我們這次安排的波多住宿就在戰鬥廣場(Praça da Batalha)附近,因為這裡曾經發生激烈的戰爭,10世紀時波多居民為了抵抗摩爾人軍隊的入侵,在這裡被血洗,戰敗的波多城市被摧毀,為了紀念居民英勇抗戰,便在廣場上立了國王佩德羅五世的雕像,並取名叫戰鬥廣場
戰鬥廣場旁的聖若昂國家劇院
戰鬥廣場曾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但自1980年代以來基本成為徒步區,廣場也是一個旅遊點,擁有雕塑,咖啡館和酒店。
飯店的櫥窗
每天出門和回飯店時都會看到聖伊爾德豐索堂( Igreja de Santo Ildefonso),這是一座18世紀羅馬天主教教堂,供奉托萊多主教聖伊爾德豐索。這座教堂興建於1709年,屬於巴洛克風格,用以取代年久失修的舊堂,1730年完成主體建築,1739年完成雙塔,工期長達30年,正中央是石製十字架,左右各有對稱的鐘塔。另外兩個教堂阿瑪斯教堂卡爾莫教堂也是許多觀光客來到波多一定會造訪的藍白磁磚教堂,伊爾德豐索相較之下名氣沒有那麼高。
葡萄牙擁有最美的阿茲勒赫瓷磚畫 (Azulejo),名稱源於阿拉伯文الزليج意即「精美的石頭」,是葡萄牙或西班牙典型的藝術風格,大量展現在瓷磚、建築、繪畫的藝術之上。在八世紀,摩爾人在統治伊比利亞半島時將這種非洲及中東的藝術傳統風格帶給了西班牙。西班牙塞維亞成為阿茲勒赫瓷磚行業的第一個主要中心。1503年,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訪問了塞維亞,他把這個概念帶回葡萄牙,並用彩色瓷磚來裝飾他在辛特拉Sintra的城堡。從那時起,這種藝術形式就開始真正流傳開來,成為葡萄牙藝術和建築的典型元素。
為什麼是藍色和白色最常見呢?其靈感是來自中國的青花瓷。歐洲人就對精美的中國瓷器相當著迷,在當時的歐洲要製造青花瓷非常困難,因為它使用的是當時歐洲不存在的成分,所以成為極度稀有的奢侈品,也因此被視為是財富的象徵。在17世紀,為了複製它,荷蘭人開始用與中國瓷器相同的藍白色調製作瓷磚,這些瓷磚大受葡萄牙人歡迎,所以從荷蘭進口了大量的瓷磚來裝飾葡萄牙建築。
站在聖伊爾德豐索堂的側面,可以看到馬路盡頭的牧師塔
早餐後我們在這邊拍了一堆街拍圖,8°C的低溫冷到我們直哆嗦,每次來歐洲大都選在夏天,這次想說轉換一下季節,感受一下不同的風情,有別於前一天的艷陽天,今天陰鬱的波多有種憂鬱的氣息
這天的行程之一就是參觀牧師塔跟克萊瑞格斯教堂
其實我也是隨意走才發現這個超好拍的視角
接著我們就要開始一整天充實的行程
Portuguese Center of Photography : 這棟建築於1767年開始建造,是法院也是座監獄,做為監獄的使用一直到1974年才結束,19世紀產出最多著作的葡萄牙知名作家卡米洛·卡斯特羅·布蘭科(Camilo Castelo Branco)也曾被羈押在此,即便被囚的日子也持續創作出很多影響深遠的作品,之後整棟建築關閉並且進行了精密的翻修,但是留下了舊建築原有的結構特色,並於1997年作為博物館開放,現在的主要用途為攝影藝術博物館。
東方之家(Casa Oriental)位於教士塔(Torre dos Clérigos)附近,在1910年建立,是有過百年歷史的老字號,現在專賣沙丁魚罐頭,我們最後幾天在里斯本買了Tricana 的沙丁魚罐頭,左邊店家是賣鹽鱈魚油炸餡餅Pastéis de Bacalhau的,我們行程走完有來吃
絢麗多彩的櫥窗
不管在舊城區或是杜羅河岸,都能看見牧師塔(克萊瑞格斯高塔Torre dos Clérigos)挺拔的身影,突出於一片紅瓦之上,雖然高塔只有76公尺,卻已是葡萄牙最高的花崗石塔,1763年建成之時,作為波多最醒目的建築物,自然也就身負船隻的燈塔和地標功能。
先來參觀克萊瑞格斯教堂,教堂與牧師塔相連,同樣建於18世紀前半,反映出當時極受歡迎的巴洛克建築風格,最特別之處,是當時葡萄牙首創的橢圓形教堂空間設計。
教堂本身不用入場費,但要登上教士塔頂端看風景的話,就需要 €5 的門票,且上塔頂只能自己爬樓梯沒有電梯。
參觀完克萊瑞格斯教堂,我們接著登上教士塔
爬上225個旋轉階梯,等待你的是360度的波爾圖全景,腳底下是舊城區高低交錯的紅屋瓦,天氣好的時候,甚至還可遠眺到波爾圖的海岸線。
透過窗景見到不同高度的視野
可惜這天能見度不加
沿著觀景台走一圈,360度波多市景一覽無遺
攝影藝術博物館
眺望杜羅河(Douro)和對岸的加亞新城( Vila Nova de Gaia)
波多主教座堂(葡萄牙語:Sé do Porto)是天主教波圖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葡萄牙城市波圖的歷史中心,是該市最古老的古蹟之一和葡萄牙最重要的羅曼式建築之一。 目前的主教座堂建於1110年前後,完成於13世紀,但有證據顯示在5-6世紀該市已經是主教駐地。 波爾圖主教座堂兩側各有一座方形鐘樓,立面缺少裝飾,在建築上算是相當另類。它有一個巴洛克門廊和美麗的玫瑰窗。頂部的鋸齒,使之看來像個堡壘。通廊很狹長,覆蓋著桶形穹窿。石砌屋頂由飛扶壁支撐,是葡萄牙最早使用此建築功能的建築之一。
遠方綠色屋頂建築是波多市政廳
萊羅書店~葡萄牙歷史最悠久的書店之一,由萊羅兄弟開業於1906年,出自建築師Xavier Esteves之手的設計屬於新哥德式風格,因為書店內部獨特且美麗的裝潢設計,被多間知名雜誌和網站評選為世界最美的書店之一,也成了波多著名的景點。
我真的不敢相信一間書店會大排長龍
萊羅書店創立於 1906 年,這間書店的來頭不小,著名作家羅琳(J.K. Rowling)在她旅居於波爾圖市當英文老師時,就為萊羅書店深深著迷,並以此為靈感寫出《哈利波特》暢銷系列。它的頭銜也很多,「全球十大書店」、「世界最美書店」,小小的雙層樓空間總擠滿來自各地的觀光客。萊羅書店最一開始真的就是間單純的書店,不買書也能入內欣賞設計,後期被媒體報導為世界上最美的書店,再加上J. K.羅琳加持的緣故,整個大爆紅,成為全世界旅客安排波多自由行必訪景點之一,為了控管人潮因此也開始收費,可能是唯一需要收費才能進入的書店,而且想參觀還得乖乖排隊。
宏偉的新哥德式立面被稱為是波爾圖皇冠上的寶石,在1906 年1 月13 日開幕時,波爾圖社會精英、重要商界人士、政治家、藝術家、記者和知識分子等都出席參加,引起了空前的轟動,也因此從開幕至今112 年以來,一直是藝術和文學家聚會的百年文化空間,因為觀光客真的太多太雜亂了,人山人海除了阿雜之外沒有別的形容詞了,也因為人潮太多,無法好好享受當下的美感,讓萊羅書店淪為踩點的行程。
波多知名古蹟才有的牌子,簡單述說萊羅書店的歷史故事。
門口負責管制的工作人員,他們都會很親切跟遊客合照
一樓核桃木書牆延伸至雕刻精緻的樓板
圓弧式旋轉造型從外觀完全看不到樓梯的接縫
整片深木質色的書櫃營造獨特的木質魅力
這裡最有名的是鋪著紅毯的旋轉樓梯,是波爾圖明信片的主角之一,這個樓梯可以通往二樓,旋轉的弧度和結構都很特別,每個人都想在樓梯口拍照。
天花板滿是細緻雕花,原以為都是木作雕刻,後來才知道這是石膏粉刷技術。
我對書籍沒有興趣,完全是欣賞哥德式風格和精緻的裝潢
書店中除了大量葡萄牙的作品和繪本,也有許多英、法文書籍以及自製的紀念商品
牆上都是滿滿的書,兩旁是特別設計的哥德式柱子
書本之間的雕像是作者的頭像
美麗穹頂有一面彩繪玻璃,上頭印了「decus in labore」(英文為 there is honor in work~工作中的榮耀),這是萊羅書店的座右銘,表達了萊羅書店的核心理念,也是萊羅(José Lello)兄弟逐夢實踐的故事。
通往二樓的樓梯形成一座拱橋的樣子,每個人都想在上面拍一張美照。
如果你以為可以在萊羅書店拍到網美照的話,我只能跟你說不可能
360度都是人
匆忙拍完一張到此一遊的概念
我們在裡面待沒多久就出來了,因為都是外籍書籍看不懂,人多到想拍照也很難取景構圖
卡莫爾教堂~洛可可式的華麗立面,覆蓋側牆的巨幅磁磚壁畫,教堂建於18世紀中葉,磁磚畫卻是1912年Silvestre Silvestri的作品,拼貼出天主教隱修會創立的場景,畫中人物的表情生動立體,筆觸細緻,可看出葡萄牙磁磚畫的技術與傳承。與之相鄰的是赤足加爾默羅教堂(Igreja dos Carmelitas Descalcos),外觀上看來幾乎合而為一。
我們來到教堂時剛好拍到22號路面電車經過,這條線大多行駛老城內,可以瀏覽波多老城區一圈
來葡萄牙必吃的鹽鱈魚油炸餡餅Pastéis de Bacalhau,一般是將切碎的洋蔥、大蒜和香菜放入碗中,再加入鱈魚絲和馬鈴薯泥,用鹽和胡椒調味,最後再打入雞蛋並攪拌均勻,塑形成橢圓狀下去油炸至金黃色即可完成
可以看到製作過程
但是說真的有點鹹,而且吃起來有點膩,建議兩個人買一個嘗鮮就好
在這裡會一職看到22號路面電車
藍白磁磚壁畫建築在波多有幾個指標性建築,當中的聖本篤車站(São Bento)更是到波多的旅人必定會到的景點,也是世界最美車站之一,由葡萄牙知名建築師José Marques da Silva所設計,他同時也是波多出身的在地人
車站啓用於1916年,大廳里的瓷磚壁畫是以2萬片磁磚組合而成的,花費 11 年的光陰才完成,內容描述葡萄牙歷史的王室生活、重要戰役以及庶民生活
頂端彩色磁磚繪以各個地區人們使用的交通工具,藍色磁磚則是以葡國歷史為主題
其名稱源自於曾經位於此處的16世紀的本篤會修道院,在19世紀末荒廢。1900年,國王卡洛斯一世為車站奠基。
在進門左邊的牆上描繪著1140年的「瓦爾德維什戰役(Battle of Valdevez)」。
車站的天花板寫著Douro和Minho,剛好是通過葡萄牙北部的杜羅河(Rio Douro)和米紐河(Rio Minho)
大家走過路過一定不要錯過Claus Porto這間百年皇室香氛品牌。Claus Porto是一家超過百年的葡萄牙波多香氛品牌,1887年,兩位德國紳士於美麗的波多相遇,共同創辦了全國第一家香皂和香水工廠,過去是皇室愛用的高級香氛品牌,至今還是有許多歐洲王室貴族、名流、超級名模,甚至是好萊塢明星都是Claus Porto的愛好者。
在以前是只有貴族或有錢人才能使用的,時至今日,好看的包裝跟歷久彌新的氣味,都讓這個品牌持續出名。香皂、香水都做得很有質感,味道也很好聞,不管是送人還是自己留著用都很合適,詳情可看葡萄牙海角10日ღ戰利品。
其實在里斯本也有分店,不過波多的是最早的創始店,往樓上走整面肥皂牆很吸睛
因為外頭下著毛毛雨,店員還很貼心套上塑膠袋
建造於18世紀的阿瑪斯教堂又被稱作聖靈教堂,從葡萄牙文的字面意思來看,Capela das Almas意思是「靈魂的禮拜堂」。阿瑪斯教堂最有可看性的地方是外牆,整座教堂被阿茲勒赫瓷磚畫 (Azulejo)包裹,總共以15947塊瓷磚組成,像一間典雅的大型瓷器教堂,佇立在商業區街角,路過很難不發現。
這些磁磚畫是Eduardo Leite於1982年的作品,當時為了符合整個波爾圖的城市調性,所以特地模仿是18世紀的磁磚畫風格,內容描述多位聖人的事蹟,包含阿西西的聖方濟之死和聖卡塔琳娜(Santa Catarina)的殉難,除了正面,連側面都是藍白磁磚壁畫
聖靈教堂的藍白花磚面積相當廣密集的﹐所以視覺上非常震撼
路邊的糖炒栗子
聖卡塔琳娜街(Rua Santa Catarina) 是老城區著名的購物街,是波多最熱鬧的商業區之一,徒步區內汽車無法通行,JK羅琳於此地任教時常光顧的Majestic Café也位於這裡,哈利波特迷來波多除了必去哈利波特靈感來源地的萊羅書店之外,另一個必去景點就是這家咖啡廳了
Cafe Majestic被評選為世界十大最美咖啡館之一,創業於1926年,原名EliteCafe,但這個帶點君主色彩的命字,在當時共和風氣的葡萄牙不受歡迎,所以改名為Majestic。這間華麗的咖啡館從以前就是知識份子、藝術家和上流社會的聚會場所,葡萄牙、巴西、法國總統也都曾是座上嘉賓。米色、咖啡色為基底的色調,配上大片玻璃及金色的 Majestic Cafe 字體,看起來高貴華麗
雖然座位之間非常擁擠,但因為鏡面的視覺延伸,所以不會感覺太壓迫。
真皮的原木座椅雕刻細緻花紋,每一處細節都講究
絡繹不絕的觀光客總是讓店內高朋滿座,所以整間咖啡廳相當吵雜,而且價錢不便宜,大家可以斟酌要不要納入行程,我的個性是既然出國了,理所當然要踩點一下,我點了一杯美式跟一杯Cappuccino,大概花了430元,喝起來一般般但回憶無價。
在Majestic白色大理石桌上,杯中盛裝的不只是咖啡,還有一份旅行的美好回憶。
波多的必嚐特色小吃溼答答三明治( Francesinha),沒吃等於沒來過葡萄牙。
乍聽這道食物的名字,完全無法想像端上桌的會是什麼,其實就是肉蛋吐司,只是內層可不是薄薄一片豬排這麼簡單,一層一層疊上火腿、培根、漢堡排,包裹在融化起司的懷抱,最上層再加一顆半熟蛋,最特別的是,比蛋糕還厚的三明治漫泡在以番茄和啤酒為基底的醬汁中,切開瞬間,緩緩流下的蛋黃與醬汁混合,大大提升吐司夾肉的美味層次。
波多各家餐廳、咖啡館都能找到這道菜,份量十足,熱量也不容小覷。
口感很豐富,但蠻容易膩,建議兩人分食會比較剛好。
夜色中的聖伊爾德豐索堂
每次出國都會嘗試一下當地的啤酒,博克啤酒是葡萄牙的第一啤酒品牌,也是葡萄牙唯一奪下Monde Selection De La Qualite(世界菸酒食品評鑑會)多達32面金牌獎的啤酒品牌
飯店大廳角落
聖安東尼奧教堂
離開波多前經過聖本篤車站再拍一次
自由廣場/佩德羅四世國王的紀念碑~他是巴西第一任皇帝 (稱佩德羅一世),1826年時兼任葡萄牙國王 (稱佩德羅四世) ,他的右手拿著1825年的憲法憲章,是自由、堅持與愛國的象徵。長型的空地北有市政府南有São Bento車站。這裡源自1718年被中世紀城牆與城市宮殿所包圍的新廣場,現在的周圍的景觀建築多為1916年後所建。目前周圍的建築物都被銀行,酒店,餐廳和辦公室占用。這是該市一個重要旅遊景點。
夫妻倆把握時間一早出來外面閒晃
位於波多自由廣場上的帝國麥當勞(McDonald's Imperial),比起全世界許多地方的分店多了幾分歲月的味道,是上個世紀30年代所遺留下來的建築物,原是波多當地著名的"帝國咖啡店",直到1995年由麥當勞接手後,才轉由經營速食餐廳,並在2008年時進行整頓大翻修,不過餐廳大門上的雄鷹雕像卻一直保存到今日,成為全世界最美麥當勞的証據之一。
我們也是誤打誤撞走到這裡來的
可惜還沒營業,無法親眼目睹裡面的樣貌
離開波多時太陽出來了,接著我們即將前往有葡萄牙的「威尼斯」之稱的阿維羅 Avei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