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庫斯...一個我想了很多年卻一直沒機會造訪的地方,今年我們終於將它列入我們的旅遊計畫當中,一開始我們先到嘉義找友人,於是順便到福義軒買餅乾,福義軒的東西已經吃過很多次,這還是第一次來到它的店鋪,但我對他家的東西沒有特別偏好,所以就隨意挑了有限量購買的起司餅跟椒麻餅。
營業時間
一大早就一堆排隊人潮
謝謝小白幫我從台北訂做可愛歪嘴小猴
因為看到小白的小猴讓我們也很想要一隻,小猴的表情實在太可愛了!
來到新竹第一站是拜訪我的愛人~菈菈,來她們家第一件事就是要會貼牆停車
菈菈跟可愛的小比~
第一天完全就是悠哉的行程,為了隔天能早一點到司馬庫斯,所以我們先在老簡家過夜,好久不見的多多依然愛撒嬌!
多多對於我的相機很有興趣
由於時間還早,我們決定到內灣老街走走,假日的內灣老街很會塞車、停車位又難找,所以我們選擇搭乘火車,於是從老簡家附近的九讚頭車站出發
九讚頭車站中已經不再使用的道岔控制桿
九讚頭是簡易站,為無人售票站,寬廣的股道區由於沒有立體穿越設施,旅客必須直接穿越鐵路
到內灣的火車而且都是彩繪列車,約一小時一班,要搭車前往的人一定要先查好班車時間
古色古香的內灣車站,看看階梯上的人潮真是驚人
台灣假日現象~每條老街都很多人
期實想來內灣老街就是想吃看看野薑花肉粽,雖然很多年前吃過了,但就是完全沒有記憶
小巧可愛的野薑花肉粽
吃起來有淡淡的清新香氣
買了扁發糕準備隔天帶到司馬庫斯吃
來到內灣怎麼可以不吃燒麻吉ㄋㄟ~
為了吃這個燒麻吉害我嘴巴燙了好幾次
內灣戲院~民國三十九年,內灣戲院在主人楊盛泉的籌劃下,落成使用。當時,也正是內灣線鐵路通車的年代,楊主人一方面經營山場,一方面從事製造,十分懂得從事山林粗重勞動的工人們的休閒需要,才在民國40年以僅有1596人小村落的內灣營造了名聞遐邇的內灣戲院。
內灣戲院為竹東泥水師傅范進發所建,大跨距的屋架採用日式組合方式,經過四十餘年後,除了局部滲漏之外,還保持著相當完整的原初風貌
其中二樓木造閣樓是非常迷人的時代建築形式。此外,為了因應多用途的使用狀況,戲院的舞台也設計得時別的深,後來一度十分吸引外地人的「歌舞表演」,正因此而名噪一時。
歷經了數十年的風吹雨淋之後,花八個月的時間、耗資兩千萬,戲院保留了原有的建築結構,恢復最初風貌,現在改成客家人文菜館。內灣戲院以供應客家菜餚為主,在佈置上則致力於古早風貌的復原,讓人走進戲院就好像置身於早期台灣。
路上有間賣蘿蔔糕的香氣四溢,而且大排長龍,試吃後發現蘿蔔味相當濃郁,於是我們也買了
這間老街粉圓豆花也是大家推薦必吃的,我現場吃了他們現煮的芋圓真的很好吃,也可以自己買回家煮!
內灣老街很多店家都只有五、六、日營業
我們打包回家後真的比較沒那麼好吃,所以還是建議大家現場吃
一間賣黑糖糕的大排長龍,要不是我要趕火車我真的會去排隊
好不容易我們終於搭上火車,此時我才發現拉環是內灣可愛的小獅子吉祥物
返回二讚頭車站天色漸暗,當晚發生一個小插曲,我們吃飽飯後開車上橫山看夜景,沿途沒有半台車也沒有半個人,車子愈往上開道路愈來愈小,開到一半還突然起霧,整個感覺超陰森的,抵達目的地時大家都異口同聲說不敢下車,於是阿全立馬迴轉開車下山,下次打死我都不敢去橫山看夜景了!
謝謝老簡送我新竹很有名的福源花生醬,不過節至目前為止我還沒機會吃,等之後吃完再來分享心得!
期待許久的司馬庫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