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來到台南水道,當時不得其門而入,因為當時它還隸屬於台灣自來水公司,必須是團體申請才可以進入參觀,所以我們只能在門口觀望而不能進去,2014年台灣自來水公司將該建築物的產權捐贈給台南市政府,在編列預算完成後續修復工程後,將規劃為自來水博物館。在9/26~10/4台南市山上區公所舉辦了一個「花現原水道蘭花大展暨古蹟探訪節能減碳愛地球里民聯誼活動」,而且免費免申請,我們當然不可能錯過這個機會!不過你們看到這篇貼文時活動也結束了,但是錯過了沒關係,因為現在已經開放網路申請參觀,而且不再限定團體訪客,每天開放100個名額網路報名,現場報名限山上區、大內區、新化區居民憑身分證明文件方可受理,有興趣的人請上台南水道參觀預約網頁,裡面有詳細參觀規定!
早期臺灣因缺乏清潔的飲用水和排水設備,傳染病肆虐,日本治臺時期,把衛生問題視為施政的重要工作,當時剛從帝國大學畢業的濱野彌四郎,跟隨師長前來臺灣,從事水道策劃工作。他冒著生命危險在荒山野嶺中尋找水源地,不但在山上鄉建立淨水場,徹底解決臺南飲用水和排水問題,也完成臺北、基隆、臺中等主要都市的貯水池和上下水道工程,因而被譽為「都市的醫師」。1897(明治30)年,由臺灣總督府衛生顧問技師巴爾登(W. K. Burton)與濱野彌四郎進行台南地區的水源、水質的調查,並於1912(大正元)年開始建設,工期共歷時10年之久,目前已由內政部定為國定古蹟,占地廿多公頃,建築群、機具設施多保留當年原狀,是全台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時期自來水供給系統,文建會編撰的「台灣大百科全書」指其保存價值勝過台北自來水博物館。經原台南縣政府2002的古蹟審查會議,將其指定為縣定古蹟,2005復經內政部審查為國定古蹟。所謂水道就是自來水管道的意思,共有五處設施,包括取水設施、沈澱池、濾過氣室,送出唧筒室以及淨水池,列為古蹟的歷史價值包括分列各處為建築體、西式鋼筋水泥、紅磚樓房、石砌平屋等等,還有保存完好的機件組,包括14座英國快濾筒及零組件、天井移動起重機,豎軸式電動機組等,這些機具在臺灣自來水產業的生產設備中,都已是難得一見的老古董。
原台南水道分為水源地區與淨水池區兩大區域,我們先從水源地區開始參觀,這棟建築是快濾池室,平時作為管制區的警衛室,建於1952年,地上地下各一層,其實我看過原本的照片,整修過後的窗跟原本的有點不一樣!
這棟建築是濾過器室~由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山上區公所、台灣蘭花產業聯盟發展協會以及中油油品行銷事業部嘉南營業處等單位所舉辦的蘭花大展就在這裡展出。「台南水道」的水源取自曾文溪,經唧筒揚水至沈澱池沈澱再送至濾過器室,經濾材或加藥(加入明礬、曹達藥劑…)過濾等過程,再利用送出唧筒室將水送至南側山上淨水池內貯水,最後以重力給水方式,供應整個台南市居民的民生用水。
濾過器室內採用少見的西式屋架形式,在結構上有良好抗震效果,兩邊是14座英國快濾筒,是台灣首座引入的自來水快濾設施。
雖然這次開放重點是蘭花,但我真的只對這些古蹟有興趣!
每個快濾筒都有編號
筒內濾砂最先是向義大利購買,後來才改用澎湖砂代替
英制的快濾桶以鉚釘接合,有著濃郁的工業色彩。
我覺得這個屋架真的很漂亮
往後走會來到水道辦公室,裡頭還留有當時的實驗室,可見當時的木製藥櫃、工作檯等,可惜有些已經被白蟻啃食了
這裡是位於濾過器室的化學加藥室,在這裡加入明礬、曹達藥劑,進行化學藥劑中和,再送至過濾器內進行快濾作用
我們繞到濾過器室外面
兩側用水泥斜柱補強,對抗震有很大幫助
區內的生態豐富,建築與空間形式頗具特色,也保存當時自來水設施及記錄著現代化工程的發展,是相當珍貴的史證。
可能是知道的人不多,加上又是非假日,所以並沒有很多遊客
離開濾過器室,我們沿著階梯走到對面的送出唧筒室
送出唧筒室有著日式老建築的特色:紅磚牆、拱門、斜屋頂
從外觀不難看出歷史悠久
送出唧筒室高大的外牆上方曾遭美軍炸彈貫穿
左邊是天井移動起重機
唧筒室內的四具大型抽水馬達及20吋大水管,功能是抽送到山仔頂的淨水池,至今仍保留下來。
沿著樓梯走到樓上
有些破損的玻璃窗都還沒有修復
牆上美麗的燈飾
地上這個我也不知道是什麼
期待未來的日子這裡可以豎立解說牌,不然都不知道是什麼
第二唧筒井
溫水井
已經停用的工具室
煙囪與基座~當年的台南水道一度採火力發電供應所需,煙囪有廿四層高,每層高約二米,十分巨大,卻也成為美軍空襲的目標,目前煙囪早已拆除,剩下巨大基座。
送出唧筒室後面
老樹和濾過器室紅樓長廊形成一處幽靜的氛圍
大門旁紀念台南水道設計者濱野彌四郎的碑座,濱野彌四郎被譽為「台灣水道之父」,台灣嘉南大圳的設計者,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的建造者~八田與一曾是其部屬。原有銅像在大戰末期被拆除,後來補豎石碑再被颱風吹倒的大樹壓垮,五年前經奇美董事長許文龍重新塑造銅像安置原碑座供人景仰。
接著我們開車前往淨水池區,這棟小小建築室量水器室
裡面設有服務台
量水器室前的大廣場
地上標明進水管跟出水管方向
要到淨水池並須爬上這個大階梯,200階的長階梯看得我頭都昏了
爬上階梯後我們也汗如雨下,其實慢慢走不會很累,只是因為天氣太悶熱,所以格外辛苦!
淨水池外觀由天然石塊與仿石塊兩種組合而成,形制固若碉堡,看起來就像一個小城堡
淨水池棲息上千隻台灣鼻葉蝠,據台灣蝙蝠學會長期觀察,當地蝙蝠棲息時間超過八年,夏天是群聚高峰,冬天則遷至他地度冬,台灣鼻葉蝠是本土特有的亞種蝙蝠,也是台灣最大型的食蟲蝙蝠,每年五月是繁殖期,文化局整修淨水池牆面、屋頂時,避開蝙蝠群聚高峰期,並與台灣蝙蝠學會密切聯繫,力求降低生態干擾。考量生態保育,參觀時間以整點為主,我們來的這天剛好沒有開放,不過要進去看蝙蝠我還是有點害怕!
淨水池兩旁分別有一個測水室
由兩旁階梯可以到達淨水池頂端
上到淨水池頂端會看到排列整齊有序的通氣管,之前五十九個淨水池通氣管被偷走廿八個,震驚文化界,之後遭竊的依原樣仿製,但會烙印,以利分辨,並加以嚴密保護現有通氣管
淨水井
門上山牆中央可見一個圓形標誌,係由水泥切砌而成"南水"二字圖樣,正是台南水道標誌!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印了中、日、英三種版本的解說
帶著滿足的心情我們離開這裡,其實政府想保存古蹟的美意真的很好,只是我覺得應該更用心,而不是東做一些、西做一點,希望下次再來會有更完善的規劃!
附上解說圖
淨水池區地址:臺南市山上區新莊里新莊59之18號
電話:06-5782811
水源地區地址:臺南市山上區山上里16號
原臺南水道開放分為水源地與淨水池區兩大區域 :
(一)水源地區:全園區採預約參觀制(需於7日前預約),完成申請者,可依規定參觀。請至「原台南水道線上參觀申請系統」申請參觀。
(二)淨水池區:每週三至週日(週一、週二休館)上午8時30分-12時30分;下午13時30分-17時30分
(三)淨水池:考量生態保育,參觀時間以整點為主:10:00-10:10、11:00-11:10、14:00-14:10、15:00-15:10、16:00-16:10,請至「原台南水道線上參觀申請系統」申請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