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München)是德國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國僅次於柏林和漢堡的第三大城市,是德國主要的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歐洲最繁榮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時又保留著原巴伐利亞王國都城的古樸風情,因此被人們稱作「百萬人的村莊」。這棟是正義宮, 是慕尼黑一座富麗堂皇的法院大樓和行政大樓,因為是車子路過時拍的,所以沒辦法拍全景!
正義宮全景圖(取自維基百科)
慕尼黑 München一詞便是由古高地德語的「僧侶」衍生而來這,因此,該市的市徽上表現的就是一位修道士,稱為「慕尼黑之子」(Münchner Kind)。自從路易四世時代以來,神聖羅馬帝國的顏色—黑色和金色一直是該市的官方色彩。左手的紅皮書則指的是城市的誓言書(對應右手的姿態),或是自1365年一直流傳下來的紅邊城市法學書,還有另一種解讀也將它定義為福音書。
伊薩爾門(Isartor)位於慕尼黑的伊薩爾門廣場(Isartorplatz),是中世紀城牆東側的城門,靠近伊薩爾河因而得名。
伊薩爾門(Isartor)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倖存下來的三座城門之一,另外兩座分別是南面的森德靈門(Sendlinger Tor)和西面的卡爾門(Karlstor)。
聖神教堂(Heilig-Geist-Kirche)是是慕尼黑現存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聖神教堂(Heilig-Geist-Kirche)正門
歐洲的摘牌都很精緻漂亮
這就是剛剛提到的慕尼黑市徽,只不過不是官方市徽
Tony先帶我們先到用餐的地點
這天中餐是在德國非常有名的HB皇家啤酒館(Hofbräuhaus),這是一棟充滿歷史感的3層建築,很多來到慕尼黑的遊客都一定會造訪HB皇家啤酒館(Hofbräuhaus),品嚐正宗的慕尼黑啤酒。HB是建立於1589年的啤酒屋,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屋,可以同時容納3500人。最初是提供給巴伐利亞的統治者飲用,所以才被稱為皇家啤酒館!實際上,皇家啤酒館的來由還有一段有趣的歷史。 1589年,當時的巴伐利亞公爵威廉五世,因為經濟拮据,加上家裡頭有600張嘴每天等著喝啤酒,決定乾脆自己建啤酒廠。這既可滿足家里人的“海量”,又可把多餘的啤酒賣給鄰居市民。在歷史上,西西公主、歌德、列寧、莫扎特都到訪過此地,莫札特還留下了歌劇《伊多梅尼奧》。最有名的還有希特勒在1920年2月24日,他在此地發表「25點綱領」,將德意志勞工黨改制為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工黨,也就是我們說的納粹。
希特勒就在一樓發表「25點綱領」,不過德國人不會提到這一個事件,因為對德國人來說,希特勒跟二戰是忌諱的話題!
一年一度的德國慕尼黑啤酒節盛會都會在此舉辦,這慶典的由來可以追溯到西元1810年,為慶祝路德維希王子的婚禮所舉辦的!全國百姓聚集於城外的大草坪上歡欣鼓舞,載歌載舞盡情慶祝,日以繼夜飲酒作樂,從此以後這個深受歡迎的活動就被延續下來,流傳至今。慕尼黑啤酒節又稱「十月節」(Oktoberfest)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國的慕尼黑舉行,持續16天,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
我們被安排在3樓用餐
牆上鑲嵌著一幅幅德國風景畫
三樓入口
啤酒館的一大亮點是3樓的宴會廳,它的面積足可與普通大禮堂相比較,至少可容納1000人,一進門五排氣勢恢弘的桌椅就在眼前,不難想像啤酒節有多麼熱鬧了!
眼前出現的是古老的吊燈跟壁畫
大吊燈很氣派
椅子這樣擺設是為了讓大家可以看到舞台上的表演
這個服務生相當熱心,還會幫大家拍照
巴伐利亞藍白色為底的手繪封面很漂亮
杯墊
裡頭所供應的「HB」啤酒,是德國最有名的啤酒。
濃湯相當好喝
來德國必吃的豬腳餐,皮烤得很脆,酸菜也很道地,只不過豬腳的調味我並沒有特別驚豔!
此時我跟阿全吃飽後先行離開到對面的星巴克找城市杯,結果發現只賣慕尼黑城市杯,所以我們兩手空空走出來!
左下角就是星巴克
在這條路上聚集許多遊客,也有很多賣紀念品的小店!
突然有點後悔沒買這個
各式啤酒杯
吃飽後我們前往瑪麗安廣場
瑪麗恩廣場位處慕尼黑的中心地段,也是遊客旅遊慕尼黑的起點。以此為中心,慕尼黑最主要的景點如皇家啤酒屋、老彼得教堂、王宮博物館、聖母教堂等,都在徒步可達的範圍之內;此外,瑪麗恩廣場也是慕尼黑市區交通的樞紐,再加上周邊還有百貨公司、運動用品專賣店以及眾多的餐廳、啤酒屋等,遊客可以在此廣場周邊悠閒地消磨掉一整天的時間。
隨便拍了幾張照片之後我們趕緊前往3C賣場尋找充電器
可喜可賀的是我們終於買到充電器,我跟阿全的婚姻總算保住了!當我們在最大的3C賣場找不到時,原本是要放棄的,想不到最後一刻在瑪麗安廣場對面買到,而且竟然是在離我們很近的地方買到的,我們還白白走了一段冤枉路!不過這個萬用充電器是歐規的,但是可以當作車充使用,以後還可以在車上充電池!買到充電器之後我就能把我的單眼拿出來一直按快門一直拍了!
位於廣場上的新市政廳(Neues Rathaus),其主樓中央的鐘樓聞名遐邇,因為他擁有全德國最的的機關鐘,每天的11、12、17及21時,就會有真人大小的32個木偶演出歷史劇。
入口正上方的雕像,有巴伐利亞國王、聖人,也有傳說中的英雄…等
空拍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從廣場看過去有著雙塔圓頂造型的是聖母教堂,是慕尼黑具有象徵性的地標建築物,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這座教堂被當地人暱稱為「to our dear woman」,外型相當特別,整體風格屬於晚期歌德式,但高達100公尺(約33層樓高)的雙塔卻是偏向東正教的洋蔥形狀,而不是傳統歌德式建築的尖塔。有一說洋蔥型的雙塔是為了模仿啤酒杯的 造形,身為啤酒之都的慕尼黑,當然得捨棄尖塔而就啤酒杯。 聖母教堂有著悠久的歷史,主建築早在十五世紀末便已完 工,其建築過程中流傳有許多傳說故事,例如:教堂內有個巨大的足印,被稱為「惡魔的腳印」,據傳建築師對魔鬼許諾建造一個從裡面無法看到一扇窗戶的教堂。在教堂完工後,建築師帶魔鬼到教堂的中間,告訴魔鬼「在這裡你無法看見任何窗戶,但是所有經常在教堂禮拜的人都坐在一個擁有充足光線的區域」。於是魔鬼非常憤怒的跺腳,而他的腳印就在留在了石頭地板上,變成「魔鬼的腳印」。一般教堂一定有面大窗戶,因為人們相信上帝是透過天光而賜愛於世人,建築師以自己的靈魂為賭注,設計出一個長達66尺的大窗戶,讓整座教堂都能沐浴在陽光中,魔鬼的腳印傳說有許多版本,有興趣的人就自己GOOGLE吧!
瑪莉安廣場就是因為廣場中有一根瑪莉恩圓柱(Mariensäule)而命名的,為感謝上天保佑慕尼黑舊城,未受到三十年戰爭的波及而而樹立的
頂端為金色的聖母瑪利亞抱著小耶穌雕像,後面的聖母教堂根本沒時間去看!
下面有許多小天使保護著聖母
新市政廳塔上的機械鐘(Rathaus-Glockenspiel)~內容是1558年威廉5世的婚禮情景。此時塔閣里許多彩色人偶分上下兩層排著隊簇擁而出,配合著音樂節奏載歌載舞,惟妙惟肖地再現了當年大婚慶典的場景,持續10分鐘。傳說1516年慕尼黑發生大鼠疫,全市有幾千人喪生,其餘的紛紛逃避他鄉,全城十室九空,變為死城。52年後,威廉五世公爵為了恢複和重振慕尼黑,便在這里舉行大婚慶典,遊行慶祝,慕尼黑從此恢複興旺。人們為了紀念這次驅趕「衰氣」的大慶典,在市政廳鐘樓的五六層上設置了木偶大鐘。造型花俏的人偶在悠揚的樂音中上演慕尼黑的歷史場景,上層展現侯爵威廉五世與羅特林根的芮娜塔的婚禮,下層則是慕尼黑的傳統舞蹈「Schäfflertanz」,吸引了眾多觀光客佇足欣賞。
機械鐘突然動了起來,但是這個時間點根本不是表演時間呀?還是因為假日的關係?
廣場旁的水果讓人垂涎欲滴
慕尼黑舊市政廳(Altes Rathaus)是1874年以前的慕尼黑市政廳,現在供市議會代表使用。這座建築首次見於文獻記載是在1310年,著名的大廳(Großer Saal)興建於1392/1394年。過去的城門(Talburgtor)充當尖頂,1470-1480年舊市政廳重新設計為後期哥德式。在文藝復興時期立面有所改動,1861-1864年又重建為新哥德式。1874年,市政機構遷往新市政廳。由於道路交通日益繁忙,從1877年到1934年舊市政廳修建隧道。在二戰期間這座建築受損嚴重,其尖頂直到1971-1974年才得以重建。
舊市政廳的老鍾樓上面則是玩具博物館!
我們在慕尼黑停留的時間非常短暫,加上又去買充電器,所以在慕尼黑只能匆匆一暼
俯瞰瑪麗恩廣場最好的角度,就在老彼得教堂的鐘樓上,人們稱呼這座教堂時,總喜歡在前面加一個「老」字,原因就在於它是一棟年代非常久遠的建築,事實上,老彼得正是全慕尼黑最古老的教堂。
接著要前往我最喜歡的羅騰堡了!
這就是之前提到的太陽能板
幸好有買到相機充電器,因為接下來都是超好拍照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