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田田夫妻興沖沖的來到井仔腳瓦盤鹽田,一下車卻發現我的相機沒有裝記憶卡,好險有多帶一台相機,不然開了這麼遠的路一切都白搞了!
「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北門鄉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原為清領時期的瀨東鹽場,原稱為「瀨東場」的井仔腳瓦盤鹽田原來設於鳳山縣大林蒲,後遭洪水淹沒,遷移到台南佳里的外渡頭附近,至清嘉慶23年(西元1818年)再遭水患肆虐,1818年遷此至今未再移位,是北門鹽場的第一口鹽田,也是台灣最古老的現址鹽田,至今有180多年歷史。
史書上記載,鄭氏諮議參軍陳永華,認為當時平埔族製鹽技術不佳,所煎出的鹽品質苦澀,於是改革製鹽方法,在海邊築埕,然後在其上鋪碎瓦片,再引水到鹽池,經由日曬成瓦上的結晶鹽。但是後期因人工成本過高的原因,於2002年結束了長達338年的曬鹽業,使原來遍布於此處的鹽田,漸漸荒廢棄置。
瓦盤鹽田呈現出馬賽克拼貼般的美麗藝術,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延續其曬鹽產業文化的精神,將鹽場復育,讓「井仔腳」特殊的曬鹽景觀依然保留在北門永華村的海岸邊,而現已成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內最具特色的觀光鹽田,更恢復了居民共有的生活回憶,遊客在此可體驗傳統曬鹽、挑鹽、收鹽的樂趣,是一處適合親子同遊的深度景點。
這裡原是一片荒漠的海灘。因為在沙灘中有一小沙丘,而沙丘旁有地下水自低窪處湧出,形成一個井的樣子,因而改名「井仔腳」。
瓦盤鹽田是鹽民為避免粗鹽和土壤相黏,因而出動全家將破裂的瓦片,以人工拼貼手法鋪設在鹽田的結晶池上。這樣鹽田才會與泥土隔離,以便採收更為潔淨的粗鹽。
田田記得幾年前來的時候根本沒什麼人,想不到這次竟然看到許多遊覽車一台接著一台來,要取景必須閃避許多人潮
從遊覽車下來的遊客紛紛進入鹽田
北門鹽場因歷史久遠,鹽工經驗豐富,產鹽色質稱冠全台,七股鹽場、安順鹽場、烏樹林鹽場的開闢,均需靠北門鹽工的支援,使得這裏和新厝鹽田一樣,成為台灣鹽鄉的原鄉。
在陽光照耀下的「瓦盤鹽田」,呈現出馬賽克般的繽紛色彩,故「鹽田夕陽」為鹽鄉獨特人文特景。
旁邊有賣特色小吃的攤販
拍完照也接近中午,這附近其實沒什麼餐廳,不過來這裡一定會經過鹽鄉民宿餐廳,下車詢問剛好還有位置。民宿屋主數年前回到家鄉植草種樹,並利用在海邊檢拾的漂流廢棄物,把整間民宿內外佈置的美侖美奐,讓路過的遊客忍不住會多看一眼!也將原本寧靜的北門鄉辦得更有生氣。
一進門就讓人有一種回到古早味時代懷舊的氣氛,呈現出古樸的美感;這裡還有提供便宜的住宿,只不過田田家就在台南,跑來住的話大概會被我媽打死!
鹽鄉民宿提供的美食以媽媽的家常菜為訴求,食材都是從當地捕獲,新鮮美味。這天剛好有旅行團的人訂位,所以老闆娘叮嚀我們趕緊點餐,免得待會太多人來會等太久!
蚵仔麵線NT.180~蚵仔肥美又新鮮,是道充滿濃濃的古早味料理
什錦牛肉鍋NT.220
水果鬆餅NT.90
餐廳裡有許多復古的擺飾品
變電箱巧妙的裝飾
在我們用餐完畢後旅行團也到這邊用餐
繞到後面發現他們還養了可愛的烏龜
@井仔腳瓦盤鹽田
國道1號中山南下【新營交流道】,往鹽水方向(縣172)經台19往學甲方向,(縣171)再往北門接西濱台17;約143.5公里看見泰安宮牌坊,北上左轉或南下右轉直駛(南10)進入永華村(附近即可見到道路指標),看見泰安宮廟後行駛左側道路到底,即可見瓦盤鹽田。
國道1號中山北上【麻豆交流道】,(縣176)往佳里方向,前往七股西濱台17線;以上在西濱道路台17線上約143.5公里看見泰安宮牌坊,北上左轉或南下右轉直駛(南10)進入永華村(附近即可見到道路指標),看見泰安宮廟後行駛左側道路到底,即可見瓦盤鹽田。
@鹽鄉民宿餐廳
地址:727 台南市北門區永華里井仔腳57號
電話:06-786264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