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連假說走就走,沒有目標,一切都是臨時起意,有人說要看油桐花,於是就來到雲林古坑荷苞山桐花公園
生物把車子洗得很乾淨,油桐花都一直滑下來
其實現在的花況大概只有三成吧
可能花況不好所以沒甚麼遊客
荷苞山有一處由石階鋪設而成的步道,該步道環境幽靜,沿途綠意盎然,油桐花盛開時,地上猶如鋪上一層雪白地毯美不勝收,
荷苞山桐花公園往往因氣候地理位置的關係,桐花常常是全台最早開花的
早期是因為配合咖啡栽培,而引進經濟作物油桐樹來遮蔭,所以現在才有美麗的油桐花可以看
日據時代,日本人於雲林古坑鄉荷苞山經濟農場直營地內栽種約七十五公頃的咖啡園,因此荷苞山亦有「咖啡山」之舊稱,享譽一時並流傳至今。荷苞山海拔三百公尺,屬排水良好之沙質土壞,加上處於亞熱帶氣區,非常適合咖啡生長,而它所栽種的咖啡樹屬於阿拉伯品種。近來雲林縣政府與民間合作,積極鼓勵台灣咖啡種植的產業,使得雲林的台灣咖啡再現往日風華。
隨處可見油桐花排成的圖案
油桐樹下就像是下過雪般
近三層樓高的油桐樹
沒什麼花可以看,我們只好往下個景點走,上車才決定要去一個秘境
沿途的茶園
現在正是採茶的季節
為了怕深山內沒東西吃,剛好在桶頭看到有在賣食物,我們就下車隨便吃個東西,順便逛逛附近
在這裡吃了好吃的筍仔包跟蜜地瓜
順便拍了假掰照
另一頭的桃花心木
一邊開一邊覺得目的地到底在哪?蜿蜒的山路讓人懷疑是不是開錯路了,好險路上偶爾會有指標,我們先來到雲嶺之丘
這裡有海拔1630公尺360度視野的觀景台,用肉眼就可以遠眺巍峨山嶺、日出、雲海,更能一眼看盡中部5縣市,可惜我們來的時候雲霧繚繞,什麼都看不到!
放眼望去全是綠油油的茶園
其實我們的目的地是有「台版京都嵐山」之稱、最近很火紅的小秘境「五元二角」
五元二角位於雲林古坑與南投竹山交界的山區裏,屬於草嶺風景區的範圍,是一處種滿孟宗竹林的山區,由於山區下午容易起霧,建議上午前往行車比較安全。綠意盎然的竹林配上竹製涼亭,望眼看去相當舒服,要不是網友爭相走告,我還不知道在這深山林內居然隱藏著一處小秘境。
其實這是由石壁社區發展協會聘請當地居民就地取材,利用竹子製成一座座涼亭。
結合大自然環境蒼蔥翠綠之地形優勢,融入各種幾何型式之設計,從3角亭、4角亭、5角亭、6角亭、7角亭、8角亭、9角亭之形式外加「一圓形」社區展示館,取其總數和共「5元2角」。
走在上頭會發出竹子摩擦聲
竹海景觀籬笆造景超有FU,在這裡拍照人人是網美
「五元二角」路況崎嶇不平,山區道路狹窄不易會車,真的很考驗開車技術
種滿孟宗竹林的山區就像臥虎藏龍的場景一樣
五元二角在海拔1,600公尺,加上大量的竹林,就算日正當中也是避暑的好地方
竹海風光一片綠意
陽光下的竹林青翠透亮
五元二角左側就是石壁木馬古道的入口處,是早期運輸木材的設施,全長約2.2K,可惜這天身體微恙所以放棄
這裡的環境維護的很好,呼籲前往的人要好好愛護這裡,不該留下的垃圾請帶走,只需帶走美好的回憶
另一邊往下走是一個生態池,但是近日沒有雨,所以水位沒有很滿
這裡天氣瞬息萬變,突然一陣雲霧繚繞
仙境般美景讓人醉心於此
炭窯遺址目前應該沒在燒竹炭只展示用
這裡真的是仙境呀!因為連手機訊號都沒有
這裡只有小小的攤子販賣簡易食物,如果怕餓肚子的人建議自備水及乾糧在車上,千萬不要以為這裡有餐廳可以飽餐一頓
由於清明連假來往車子還不少,如果你想學我拍車子的合照,建議找旁邊分岔的小路,因為不會有車子往返,想怎麼拍都沒關係
❌❌❌❌注意!!!!!google上面報的是這個路線,千萬不要走這條路!如果你有注意看路標,有個岔路會寫禁止左轉,很多人都沒注意路標而跟著google走❌❌❌❌
上面2小時28分是從台南出發
⭕️⭕️⭕️⭕️這條路線就是上張照片紅色箭頭的路線,千萬不要走我畫紅X那邊,因為這邊採單進單出路線,走這裡會跟會車時會比較難會車,有車友表示還需要有人幫忙指揮交通⭕️⭕️⭕️⭕️
從五角二角下來後我們到古坑綠色隧道
接著來到車友推薦的榮記古早味大腸香腸
三代祖傳的榮記看起來真的跟一般的香腸大腸不一樣
滷大腸外皮油煎略酥脆兼具軟嫩口感,水煮後的糯米腸再下油鍋半煎炸過,外皮呈現恰恰的酥脆口感,內部的糯米軟中帶著Q彈,醬料是蒜頭末和醬油膏混合而成,真心推薦來古坑可以順道品嘗一下
旁邊還有一間臭豆腐也是大排長龍
這個季節剛好是花旗木的花季
花旗木的花期比櫻花長,花比櫻花大也更厚實,不易被風吹落,因此更具觀賞價值。粉色花朵盛開時,遠看就像粉櫻般,常被誤認為是新品種櫻花,俗稱泰國櫻花。
清明連假第二天掃墓後來北門看夕陽,連假到處都是人,想不到這裡竟然沒什麼人拍照,趕緊下車解任務
「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原為清領時期的瀨東鹽場,1818年遷此至今未再移位,而且清一色為瓦盤鹽田,呈現出馬賽克拼貼般的美麗藝術,後因人工成本過高的原因,於2002年結束了長達338年的曬鹽業,使原來遍布此處的鹽田荒廢了一段時間,後來為延續鹽業文化而將鹽場復育,現已成為台南濱海最具特色的景點,每年年末在此舉辦的跨年三部曲-首部曲送夕陽活動總是塞滿人潮。
每日夕陽照射在瓦盤鹽田上倒映天空的美麗光彩,搭配北門潟湖一望無際的天際線跟雲彩,讓鹽田邊總是擺滿了攝影腳架,賞景的遊客更是絡繹不絕,不但恢復了居民的生活回憶,也成為遊客體驗曬鹽、挑鹽、收鹽樂趣的地方,每日都有不同風貌的井仔腳鹽田夕陽,是來到台南濱海不可錯過的景點。
原稱為「瀨東場」的井仔腳瓦盤鹽田原來設於鳳山縣大林蒲,後遭洪水淹沒,遷移到台南佳里的外渡頭附近,至清嘉慶23年(西元1818年)再遭水患肆虐,最後落腳於井仔腳,是北門鹽場的第一口鹽田,也是台灣最古老的現址鹽田,至今有190多年歷史。西元1818年,李、王、張姓者一百四十名鹽民由佳里外渡頭鹽田遷至此開闢。當時本地仍是一片荒涼的海埔地,無人居住,僅埔中有一小丘,小丘上林投繁茂,旁有淡水湧出自成一井,因此將該地命名為井仔腳。
遠處的觀景台雖然來過好幾次,卻沒有一次有走上去過,看到這麼多人壓根不想上去擠燒
「瓦盤鹽田」是鹽民為避免粗鹽和土壤相黏,因而出動全家將破裂的瓦片,以人工拼貼手法鋪設在鹽田的結晶池上。這樣鹽田才會與泥土隔離,以便採收更為潔淨的粗鹽。
其實鏡頭沒拍到的地方是滿坑滿谷的人潮,而且一整排單眼等著拍夕陽
北門鹽場因歷史久遠,鹽工經驗豐富,產鹽色質稱冠全台,七股鹽場、安順鹽場、烏樹林鹽場的開闢,均需靠北門鹽工的支援,使得這裏和新厝鹽田一樣,成為台灣鹽鄉的原鄉。2000年時,因新闢的濱海快速道路從中穿過,不僅使得本鹽場較他場提早結束,也使鹽田景光受損嚴重。
這幾年隨著網友爭相走告,這裡已經成為來台南必訪的打卡勝地之一
太陽終於慢慢消失在地平線
如果想要在這邊拍網美照可能要非假日來,不然所到之處都是人
@古坑榮大腸香腸
星期二至星期五下午3:00開始 週末12:00後(週一公休)
雲林縣古坑鄉中山路123號(古坑郵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