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之旅重頭戲之一就是要前進水都--威尼斯Venezia!入城前導遊跟André Rieu在繳交入城費,不得不說義大利真的是很搶錢的國家,每進到一個城市就要付入城費,而且入城費都不便宜,從150~200歐不等,義大利政府可利用這筆入城費來做為古蹟的維護和整修,據說他們入城費又要漲價了,這樣一來義大利團費勢必又要漲了!
經過這座利貝塔橋(ponte della liberta)就會抵達威尼斯,這座橋是連接義大利本島與威尼斯的重要交通要道,讓來往義大利和威尼斯之間便利許多。左邊鐵路是通往聖塔露西亞車站(Stazione di Venezia Santa Lucia)。威尼斯的水道舉世知名。在古老的城市中心,運河取代了公路的功能,所以主要的交通模式是步行與水上交通。19世紀設立火車站,鐵路長堤把威尼斯主島西北部與義大利半島連接起來。20世紀,又加建公路長堤和泊車場。威尼斯主島西北部因而成為鐵路和道路的入口處。中心舊市區街道狹窄,為步行區,是歐洲最大的無汽車地區。
我們拿著過夜包前往ACTV水上巴士的碼頭準備搭船
右邊的圖片就是威尼斯的地圖,看起來就像一隻魚!從此時開始我們的移動方式就是靠水上交通跟步行
魚骨造型的橋梁
威尼斯別名「亞得里亞海的女王」、「水之都」、「面具之城」、「橋之城」、「漂浮之都」、「運河之城」、及「光之城」,有人形容它「無疑是最美麗的人造都市」,也稱讚威尼斯是歐洲最浪漫的城市之一。水上巴士(Vaporetto)是威尼斯的公共交通工具,還有一種是Taxi Acquei,也就是所謂的水上計程車,它是快速的汽艇,適合趕時間跟有大行李的人,這比水上巴士方便,相對的也貴很多
水上巴士沿著朱代卡運河(Canale Della Giudecca)前進,兩岸美麗風光殺掉不少記憶卡
沿途看到的交通工具都是船
威尼斯是義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遊與工業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區的首府。曾經是威尼斯共和國的中心,十字軍進行十字軍東征時也曾在這裡集結,而且也是13世紀至17世紀末一個非常重要的商業(尤其是香料貿易、糧食與毛皮貿易)與藝術重鎮。威尼斯從15世紀開始沒落,文藝復興末期,威尼斯開始失去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
遠遠就看到灰色大圓頂的就是安康聖母聖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位於威尼斯大運河和威尼斯潟湖的聖馬可內港之間風景優美的狹長的尖角地帶,從水路進入聖馬可廣場者都可看見。
船
船船
船船船
船船船船
真的非常感謝老天爺賞臉
沿著朱代卡運河前進左邊是威尼斯主島,右邊則是朱代卡島(La Giudecca),朱代島面積0.59平方公里,位在威尼斯本島南方,以朱代卡運河相隔,朱代島上最醒目的莫利諾斯塔基希爾頓酒店 (Hilton Molino Stucky Venice Hotel)
其實我是回來google後才知道這是莫利諾斯塔基希爾頓酒店 (Hilton Molino Stucky Venice Hotel)
莫利諾斯塔基希爾頓酒店 (Hilton Molino Stucky Venice Hotel)是五星級酒店
另一邊看到的是威尼斯主島上的Chiesa di Gesuati教堂
我只能說這間希爾頓酒店超級氣派
Chiesa di Gesuati教堂
Chiesa di Gesuati教堂...我只能說這些教堂已經把我搞的腦神經衰弱了
轉了個彎清楚看到安康聖母聖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是典型的威尼斯巴洛克建築,在1630年黑死病肆虐之際,威尼斯人認為是聖母瑪利亞保佑了他們,為了紀念聖母瑪利亞挽救威尼斯而建的
由著名設計師巴達薩雷·隆格納設計,正式落成於1687年。頂著巨大圓頂的正堂為正八角形,周圍有六座禮拜堂環繞著。面對著主祭壇的聖器室內有描繪舊約聖經故事的壁畫《大衛和哥利亞》,由提香創作的頂棚畫及丁托列多的《迦納的婚禮》等都是值得一賞的藝術佳品
下面三座教堂是文藝復興時期,北義大利最傑出的建築大師--安德烈·帕拉迪歐(Andrea Palladio)所設計的教堂:救世主教堂(Redentore)、奇特雷教堂(Le Zitelle)及聖喬治馬喬雷教堂(Basilic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這三座教堂堪稱威尼斯的驕傲!前兩座位於朱代卡島,第三座位於聖喬治馬喬雷島。
朱代卡島上的威尼斯救主堂(Il Redentore)是座文藝復興式教堂,建於1577年到1592年之間,是為祈求黑死病遠離,在瘟疫蔓延末期修建的。
救主堂(Il Redentore)有巨大的穹頂教堂,毗鄰朱代卡運河(Canale della Giudecca),主宰了朱代卡島的天際線。巨大的白色圓頂建築,穹頂頂部是救主雕像,還有一尊較低和較大的雕像安放在立面的中央三角牆。
奇特雷(Le Zitelle)位於朱代卡島的東端,田田乍看之下還跟救主堂(Il Redentore)搞混了
聖喬治馬喬雷教堂(Basilic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位於聖喬治馬焦雷島,因為面對著聖馬可地區,所以從聖馬可廣場可以清楚的眺望聖喬治馬焦雷教堂的全景。聖喬治馬焦雷教堂於1566年開始建造,不過在安德烈·帕拉迪歐於1580年去世時尚未完工。教堂的立面由文森諾·斯卡莫齊(Vincenzo Scamozzi)根據帕拉迪歐遺留的設計圖繼續建造,教堂最終於1610年完工。
聖喬治馬喬雷教堂被認為是帕拉迪歐最優秀的作品。旁邊的鐘樓(高75公尺)於1467年開始建造,不過在1774年倒塌,後來在1791年重建。
而此時我們也看到威尼斯最著名的聖馬可教堂、鐘樓跟總督府
威尼斯主城區建於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由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177條水道、401座橋樑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故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
中間是丹尼利飯店 (Hotel Danieli),是強尼戴普、安潔莉娜裘莉主演的電影"色遇"在威尼斯有很多取景地,而這間Hotel Danieli是拍攝場景之一。
威尼斯總督府
聖馬可廣場上的鐘樓
船即將靠岸...我的心撲通撲通跳著,心裡愈來愈興奮、期待
下船後就是斯拉夫人河岸大道 (Riva degli Schiavoni),其名來自昔日經常泊船於此的斯拉夫人,這條散步大道是威尼斯最寬敞最氣派的道路了,旁邊林立著高級飯店、餐廳及宅邸建築,還有販賣紀念品的攤販,但是我們沒時間多看,因為我們即將前進第一個撒錢地--蕾莉歐
鐘樓(之後介紹)
接下來會一直看到很多橋樑,這裡所建造的橋樑風格各異,千姿百態,種類很多。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有長有短;有多孔的、也有單孔的。有一字形的,也有梯形的。按建構材料來說有石橋、鋼筋水泥橋、鐵板橋、木製橋等。
當地人以船代車,船是他們唯一的交通工具。後方即為希臘聖喬治堂(Chiesa di San Giorgio dei Greci)傾斜的鐘樓,是義大利威尼斯的一座東正教教堂,這是在威尼斯的希臘人機構希臘學校(Scuola dei Greci)的中心。
老實說我看不出來有沒有傾斜
斯拉夫人河岸大道 (Riva degli Schiavoni)
路邊許多賣面具的
終於我們快步走到走到一個廣場前,小小的招牌告訴我們已經到了蕾莉歐,我們除了來購物之外,還順便把我們的過夜包寄放在這裡,等晚上要回飯店再來拿。
蕾莉歐L'ERBOLARIO是來義大利必買品牌,價錢甚至有低到只有台灣的三折,田田都是在百貨公司周年慶才捨得買,這次來義大利價差這麼多,你說能不大買特買嗎?
歐洲的店家招牌都很不顯眼,不像台灣招牌掛的亂七八糟
這小小的招牌不注意看還真的不會發現
大家一進店就瘋狂掃貨,田田已經忙到沒時間拍照,結帳的時候店員一說:406歐,小秀的下巴都闔不起來了,我只帶750歐,卻在來義大利的第三天就花了這麼多錢,害我接下來的日子花錢都花的很節制!不過一回台灣發現價差這麼多時,真後悔沒多買一些回來轉賣。貼心的巨匠只要我們在粉絲頁po照片就送我們一條護手霜跟護唇膏,這兩個都是蕾莉歐人氣商品,田田這次也買了一些回家囤貨!
其實義大利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買蕾莉歐,試用品給的很大方,有些還是台灣所沒有的,在威尼斯這裡打卡還送一塊包裝精美的義大利佛羅倫斯Nesti Dante手工皂。這香皂在台灣某些高級飯店裡有販賣,價差一樣很大,田田拿到的是費索紫羅蘭&吊鐘花味道的,我整個購物袋跟行李箱都是這個香皂味!
大部分旅行社都是在威尼斯或佛羅倫斯買,威尼斯這邊有中國店員,完全不用擔心不到怎麼買,而且買到一定金額還附贈特製的購物袋,田田就拿到了2個!威尼斯的購物袋比佛羅倫斯的精美又耐用,之前李大爺跟瘋雯來度蜜月時還硬要跟老闆買這個購物袋,老闆被李大爺盧到受不了只好賣他一個了!田田對這個購物袋也相當滿意!
蕾莉歐旁邊就是聖扎卡里亞教堂(San Zaccaria),教堂本身是華麗的哥特式和經典的文藝復興式的結合。
裡面藏有喬凡尼.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的名作《聖母與聖徒》。貝里尼是威尼斯畫家,亦是威尼斯繪畫派的創立人,並使威尼斯成為文藝復興後期的中心。
在教堂走廊的牆壁上佈滿了壁畫,而這些畫作都是出自名畫家之手
我差點被關在教堂裡面,幸好我有及時敲門
買完蕾莉歐準備吃飯、走行程,經過麥桿橋(Ponte della Paglia)時往右看會看到一座巴洛克風格的石橋--嘆息橋(Ponte dei Sospiri)。嘆息橋是密封式拱橋建築,拱橋由石灰岩鑄成,呈房屋狀,上部穹隆覆蓋,封閉得很嚴實,只有向運河一側的石樑上開有兩個小窗,由內向外望只能通過橋上的小窗子。
世紀時,由英國詩人、「風騷的浪漫主義文學泰斗」拜倫勛爵所取的,囚犯們在總督府接受審判被宣判後,從總督府經由嘆息橋走向死牢,他們面臨的將是永別俗世,嘆息橋有如隔絕生死兩世,所以從密不透氣的嘆息橋走過時,從橋上的窗口望出最後一眼美麗的威尼斯,不禁一聲長嘆,是威尼斯最著名的橋樑之一。
威尼斯當地有一個傳說,日落時如果戀人們在嘆息橋下的貢多拉上親吻對方,就將會得到天長地久的永恆愛情。這個傳說使得嘆息橋成為世界上最具浪漫色彩的橋之一,這個傳說在1979年的浪漫喜劇電影《情定日落橋》中得到了演繹。
2005年由希斯·萊傑主演的電影《濃情威尼斯Casanova》中也有嘆息橋的場景。故事發生在1753年,卡薩諾瓦是出生在威尼斯的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冒險家和作家,卡薩諾瓦曾被軍隊拘禁在嘆息橋另一頭的監牢,雖然人們說跨過了嘆息橋的囚犯再也無法回到這個世上來了,但是機警聰明的卡薩諾瓦還是從監牢里成功越獄了,成為相當有名的歷史故事。
在威尼斯最常看到的—水、橋、船
美麗的威尼斯,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因為此城建在水上,河道就是街道。在這兒居住的每戶人家,他們的大門都是朝向河水開的,就像普通城市的住家面向街道一樣。
聖馬可教堂側面
我們走過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是世界各國遊客必到之處,它是威尼斯的中心,是當地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拿破崙曾把聖馬可廣場稱為『歐洲最美的客廳』。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兩邊分別是新、舊行政官邸大樓,廣場上有許多有名咖啡店,包括歐洲最古老的咖啡廳花神咖啡廳 FLORIAN(開幕於 1720 年) 、 Lavena (開幕於1750 )及Quadri。桌椅露天擺放在廣場上的新、舊行政官邸大樓前,是遊人用餐、喝咖啡和聽音樂好場所。右邊有黃色座椅的地方就是Lavena,浩角翔起來威尼斯就是在這裡喝咖啡的!正對聖馬可教堂則是連接兩大樓的拿破崙翼大樓,目前已改做博物館 (Museo Correr) 入口之用。
PS:照片左邊是新行政官邸
浩子在Lavena喝咖啡
但是...站著喝咖啡跟坐著喝咖啡價錢差很多,除非你錢很多,不然一坐下來就是10幾歐起跳,也難怪浩子在這裡沒錢付咖啡錢。導遊一直告誡我們要坐下來前一定要看清楚價錢!
我們繞到舊行政官邸後面就看到奧塞羅內灣(Bacino Orseolo)的貢多拉(Gondola)
貢多拉(Gondola)是義大利威尼斯特有的和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划船,幾世紀以來,貢多拉是威尼斯境內主要的交通工具。現今的威尼斯人通常會使用較為經濟的水上巴士穿行於市內的主要水道和威尼斯的其他小島,貢多拉已多作旅遊業用途。
晚一點我們也會來坐貢多拉
已經塞"船"的運河
在威尼斯享用米其林推薦的餐廳
餐廳門口站著一位相當帥氣的女服務生
餐餐必備麵包、沙拉
餐餐必備的水、酒、橄欖油、紅酒醋
義大利麵沒有豐富的用料,可是卻好吃到令人驚嘆,尤其是Q彈的麵條讓田田回來台灣後相當懷念!
魚排很嫩
來義大利必吃的提拉米蘇,吃起來的味道跟口感跟台灣有點不一樣,總而言之就是好吃啦!
每天都要喝咖啡
官官看起來就像是保全人員,如果再戴上耳機跟墨鏡就更像了!
吃完飯一走出去塞"船"情況已經改善
臭官官取景都亂取就算了,連對焦也沒對好,我的臉都是模糊的
接下來我們就要來看看美麗的威尼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