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火車之旅DAY 5我們五點半就起床了,因為傳說中日出時的光輝撒在馬特洪峰(Matterhorn)就有如穿著黃金盔甲,田田在網路上看別人拍的照片真的好漂亮,顧不得這些天疲累的身軀,我們夫妻還是起了一大早準備看日出去。馬特洪峰位在瑞士與義大利邊境地區,屬於阿爾卑斯山脈系,最獨特之處就是山形呈錐狀,類似金字塔,拜其獨樹一格的外觀所賜,在瑞士眾山峰中脫穎而出,也是最易辨識的山峰之一。誰知晴天霹靂,馬特洪峰有2/3被雲層遮住了,期待的日出也沒有,田田差點沒跪地痛哭!而且看這狀況大概一整天都看不到馬特洪峰了!!但是這一切在DAY 7有了轉圜,詳情待續。。。。。。
馬特洪峰名稱來由自德語,Matt指的是山谷、草地,horn則是指山峰呈現角錐狀,因此,馬特洪峰意思是「角錐狀的山」。橋下是馬特河Matter Vispa,匯集著冰河雪水的河川帶著特有的牛奶色澤,是在台灣很難看到的自然美景,可惜對面孤傲的的巨人(馬特洪峰)不露臉
好多來看日出的人都鎩羽而歸,田田氣到差點沒坐在地上哭爹喊娘,再怎麼耍脾氣也沒有用,我們只好乖乖返回飯店,邊散步邊走馬看花
教堂旁有一個Friedhof墓園,除了安葬當地居民之外,許多遭遇山難的殉山者及過去知名的登山健將也都長眠於此。第一個登上馬特洪峰的登山客是英國人-愛德華‧懷帕Edward Whymper,他在1865年7月14攻頂成功,不過下山時登山隊中則有四個山友因為意外長眠於這座大自然的金字塔。有興趣知道詳細故事的人可上網咕狗或跟田田借書,田田實在沒辦法一一寫出來
墓園裡埋葬著許許多多壯志未酬的遺骸
經過設計的墓碑,再加上墓前種滿美麗的鮮花,一看就知道有人悉心照料,因此他們的墓園看起來相當溫馨、雅緻,不過阿全還是禁止田田下去閒晃
位於班霍夫大街尾端的這座天主教堂,建於西元1913年,至今都仍是策馬特鎮上重要活動中心,許多音樂會都會選擇在教堂前的廣場舉行。
走進天主教堂看看
策馬特到處充滿阿爾卑斯山風格的木造房舍,襯上繽紛花卉,可愛又溫馨
這座玻璃造型的建築物是馬特洪峰博物館,館內介紹馬特洪峰如何從非洲板塊隆起,及歷史上無數人想征服馬特洪峰的歷險,也紀錄策馬特如何由一個純樸的農業小鎮躍升成為國際知名的度假山城。使用Swiss Pass可免費參觀,不過我們實在沒時間進去參觀!
廣場上的土撥鼠小噴水池,土撥鼠被摸到發亮,一大早的風把我吹的披頭散髮,我發現來瑞士頭髮隨時隨地都會被風吹亂
阿爾卑斯長角山羊雕像
這兩間是五星級飯店,上面這間是愛德華‧懷帕Edward Whymper指定住宿的老字號飯店
這間紀念品店的老闆人超好的,看田田流鼻水還主動遞上衛生紙
店門口可愛的玩偶
馬特洪峰造型巧克力
隨處可見的電動車
隨處可見的聖伯納跟土撥鼠
很難得這一次沒有手滑買了布偶回家
班霍夫大街
早餐吃的這個東西讓田田覺得像寶路,可是阿全跟賽姐卻說好吃
康娜葛德登山鐵道車站Gornergratbahn,原本田田以為只是看它一眼而已,想不到兩天後我會來這裡,詳情待續
趁大家沒集合前我們先到車站拍照
小白已經幫我們打聽好這天coop有營業,很難得星期天商店有營業,小白說大概是因為這裡觀光客很多的關係,田田已經計畫好下午要來血拚
這一早風好大,我努力不讓自己的頭髮亂了
我們團帥氣又熱心的大哥
聖伯納犬
來瑞士買長毛象MAMMUT會比台灣便宜
小白帶我們走入一旁小路,照片上看到的的木造房舍建於17~18世紀間,德文舊名為「gādi」,是瓦萊州特殊的高床式建築,過去是用來囤放物品與畜養牲畜的房舍。屋子中間有個大圓盤狀石塊(Mazot)的屋子,是用來堆放穀物的倉庫,這些盤狀石塊據說有防止老鼠入侵的功效;另外,一樓是以石塊堆成的房舍,由於屋子小且積雪深,因而具有冷藏功能,可以用來堆放容易腐敗的食物,開有小窗戶的屋舍則是畜養牲畜之地,馬匹與羊則是他們舊以前最常飼養的動物。
我們要去搭乘纜車前往小馬特洪峰,所以又走了一早走的路線
這間也是五星級飯店
我們又來到令人傷心的橋上,小橋上是欣賞馬特洪峰的最佳地點,站在橋上往前方的馬特洪峰望去,視線無阻礙可清楚一覽其似金字塔型的外觀,但要見全貌則需要點運氣
因為地形及氣候的關係山頂時有雲霧圍繞,彷彿覆蓋一層神秘面紗,所以才有人說馬特洪峰不輕易見人,但越是這樣越讓人想窺探全貌,甚至期盼能有神力,可以一口氣吹散雲霧!馬特洪峰陡峭的山壁攀登不易,所以是阿爾斯山脈中最晚被征服的山峰之一。
即使看不到馬特洪峰的山頭還是要跟他合照
我們沿著小山坡往上走
對面的山坡上有人趕著羊群,小白說在假日會有趕羊活動,這黑白各半的羊兒真的很溝追
其實在飯店小白就說因為風勢過大所以可能上不了小馬特洪峰,但我們還是來碰碰運氣,殊不知這是老天爺開的玩笑呀!山腳下風和日麗、山上卻風起雲湧!這一天我們註定與馬特洪峰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