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田向來對花布情有獨鍾,多謝辣姐提供這個在吳園展出的花布展!!
日治初期,台南地方缺乏集會設宴的寬廣場所,日人每有集會設宴皆向吳繼顯(吳尚新之孫)洽借吳家,或商借位於幸町一丁目(昔日之龍王廟街)的「兩廣會館」作為開會設宴之所。鑑於吳園庭院景色優雅,地方官民遂於明治41年(1908)集資成立民間組織「社團法人台南公館」,並選定此地為籌建現代化公共聚會場所知地點。
吳氏子孫受迫於政治壓力,終變賣吳園土地一甲(三千多坪)予該社團法人闢建「台南公館」。建館工程於明治43年9月正式展開,44年(1911)2月初落成啟用,台灣最早創建的一座具公共集會功能之現代建築物自此誕生
公會堂旁的柳屋約建於日治昭和九年,為台南市少數僅存的日治時期食堂之一。市府以保存原設計與堅固建築為原則,將其主體外觀依原貌修復,木造的魚鱗板外牆面與室內低矮的房間,日本風味十足,雅緻而簡單。
目前柳屋內部左側規劃為旅遊諮詢中心,展示府城古蹟的新舊照片,以及日夜不同風采的王城風貌,今昔與日夜的比對,趣味十足卻耐人尋味。屋內右方則為府城十大伴手禮展售中心,喜歡美食的朋友可於此一次享受府城最受歡迎的伴手禮,自用送禮二相宜
觀景樓
音樂廳
10/17是最後一天的展出
連簽名簿都是大紅花
導覽阿姨為我們解說染布的過程,花布印染前須先彩繪花板,其圖騰大都取自於日本窗簾布或和服圖案。一般廠商在取得適用的布塊後,會請彩繪師傅依花樣以手工來畫花版,完成後將其拍攝做成網版,花版完成拿到印染廠後,須請專人先行拆色,每個顏色必須做成一個稿版,接著這些完成後的稿版就要晒版。
印染時,每一個網版只套印一種顏色,全部花色套完,還得經過高溫蒸、熱水洗濯、定型液定型、壓光等步驟才算大功告成。
提到「紅花仔布」大多數台灣人隨即想起小時候所蓋的棉被,那大紅大花綻放著艷麗牡丹的影子深深烙印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由於台灣彩繪技術仍無法如日本原作,因而形成一種獨特風格。從現有的布料中看到一大叢牡丹花旁邊加了日式的車輪或圖案,也可看到很大叢變化多端的牡丹,這些花樣已脫離純日式的風格而轉成台灣調性和特性。
1950年代,光復後的台灣由於物資嚴重缺乏,接受美援棉絲配給下,紡織業開始興盛。由於生活寢具用品市場需求量大,腦筋動的快的布商,就至日本取經,賣起日本的布樣,甚至聘請日本繪畫專家繪製圖樣,再由具會話能力者接受訓練,臨摹各種不同圖樣,刻製模板後,交給印染廠印染,在當時頗受大眾喜愛,因而開始造成一股風潮。興盛時期的印染布商相當多,以遠東紡織最具代表性,故坊間統稱這些花布為『遠東花仔布』
新婚的鴛鴦被或入厝的門簾、廟會慶典中的花鼓陣,還有嬰兒的背巾,甚至舞台上歌星穿的富貴華麗的牡丹花旗袍等等,全台從都市到鄉下,家家戶戶都有花布的影子。在1960年代後的台灣,掀起一股『紅花仔布』的熱潮。
1960年代,農村三合院前,曬在竹竿上的大紅花布被單,是深印在常民生活中的景象,也是大家共同的記憶。
1970年代,由於社會經濟環境的改變,生育率降低後,布商嗅到市場的需求,慢慢延伸演變為可愛趣味的卡通圖案;加上遠東紡織轉投資,投資報酬率不高,因此,『紅花仔布』漸漸沒落,到了1970年代後到1980年代出生的人,幾乎已經完全不知道什麼是『紅花仔布』了
1990年代,在客委會大力推展下,造成客家花布風潮,其實應該是台灣花布再度被重視引用。
台灣印花布陪著台灣人走過半個世紀,風華漸失,但經有心人以文化的角度重新帶動花布的生命後,人們慢慢從失落的記憶中再找出它的風華,在此同時它已經蛻變成另外一股全新的風貌,猶如飛上枝頭的鳳凰,重新詮譯台灣人的印花美學,台灣人再度賦予「遠東花仔布」新的生命,新的名稱,「台灣花布」因而產生
除了展出花布之外還展出了手工飾品
不過這些東西都是非賣品
打包編織包
可愛的娃娃
編織包也做的很時尚
許多花布製品,一樣只能觀賞不能購買
這杯子在上海食尚有出現過,喜歡的人可以到那邊買
杯墊
當阿嬤ㄟ被單從臥室登上公共藝術的殿堂,當客家婦女勞動時遮陽的花布頭巾變身為時尚的手提包,花布不再是退流行的俗物,它從私領域的記憶晉升為公領域的議題,它從客家婦女工作時擋太陽、擦汗水、揹小孩的一塊棉布,成為「女為悅己而容」的時髦玩意
田田還蠻喜歡這包包的,可惜還是非賣品
現場有許多串珠飾品
據說有人想高價購買這LOCAL的LV包包,不過依然是非賣品
小巧的包包
手殘加腦殘的田田做不來這種細活
鋁線飾品
聽辣姐說這紅燈籠要價6個小朋友
這些燈籠都很水
吳園原是明鄭時期何斌的庭園,在道光十年 ( 西元1830年 ) 由鹽商吳尚新重建,園亭之美勝甲全台。日據時期被徵購,面向公園路者建四春園旅社、圖書館,向民權路者則改建成為公會堂 ( 舊社教館、今台南市文化基金會辦公室 ) 三者後院相連。今四春園旅社及圖書館均已拆毀,改為遠東百貨公司,獨留公會堂及其後院,為碩果僅存的吳園庭榭。
道光初,吳尚新乃將其宅第北邊原屬荷治時期荷蘭通事何斌的庭園舊址加以收購,沿著地勢高低建構庭園,並聘名匠仿照漳州城外飛來峰的形勢,佈置假山、池台水閣、奇花異木,極盡美觀,名為「吳園」,俗稱「樓仔內」,與板橋「林家花園」、新竹「北郭園」、霧峰「萊園」等號稱台灣四大名園;創建至今達170餘年的吳園,如今侷促台南市區一隅,僅餘「仿飛來」假山、水池、池畔閩南平房一排九間、捲棚歇山頂四角涼亭與六腳攢間涼亭各一座、石砌廊道和一畔庭園。雖大部分建築房舍外觀大異從前,但假山、水池和四角涼亭(作勵軒)尚維持一定型制,就整體而言,尚保有部份的傳統園林風格
當時吳家的財富為府城之冠,庭園的美輪美奐,亦堪稱甲於全台,所以台南有句俚諺說:「有樓仔內有的富,也無樓仔內的厝;有樓仔內有的厝,也無樓仔內的富」;連雅堂於<台南古蹟志>亦言:「枋橋吳氏,為府治巨室,園亭之勝甲全台,而飛來峰尤最。」可知吳家當時的財富與宅第庭園構築的精雅一般。
在吳園的旁邊有間賣茶葉的店,田田眼睛突然瞄到"仙女紅茶",決定把它買下來!!因為它是為我們仙女所存在的!!
看完花布展後來吃個武廟肉圓
左邊是白辣椒醬、右邊是蒜泥
芥茉醬
附上柴魚清湯一碗
武廟肉圓向來生意強強滾,之前已介紹過因此這裡不多加闡述
沒有肥肉所以就算吃3顆也不會膩,但田田只吃2顆就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