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投之旅最後一天中午我們來到車埕,其實這幾年來我們經過車埕很多次,卻沒一次有進來看看這美麗的山中小鎮。

 

位於車埕火車站的「水里真梅館」原址是一個鐵皮屋倉庫,經過日月潭風管處購置重新整修後,以優惠價格租給水里鄉農會販售農特產品,如此一來,車埕就具備了鐵道、木業、水力發電,以及農業等觀光元素。

 

 

真梅館販賣多項梅製品,每一樣看起來都很可口!

 

 

車埕位於南投縣水里鄉明潭壩頂下方, 日治時代為了輸出埔里糖廠所產的蔗糖,於1916年修築埔里至車埕的輕便車鐵道,後來為因應日月潭第一發電所(大觀發電廠)的興建,便拓寬車埕至二水間的七分車鐵道匯入西部幹線,1922年完工,成為今日的集集鐵路支線;工程技師、建築工人再加上輕便車的客貨運,為車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

 

 

由於車埕的地勢平坦、腹地廣大,當時由埔里運出的蔗糖皆在車埕裝車轉運,常有上百台的輕便車停放於此,於是有人以閩南話稱之為「車場」,因此這裡就叫做車埕;直到1937年電廠完工,工程人員撤離,讓車埕這個小鎮又恢復原來的平靜。

 

 

車埕是集集鐵道的終點站,也是一個與電廠為鄰的小型村莊,在水裡溪沿線總計有大觀抽蓄電廠分大觀一廠、大觀二廠、明潭抽蓄電廠、水裡電廠及鉅工分廠,其密度之高全台罕見,因此使得車埕與水力發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除此之外,車埕在木業發展方面也有一段十分輝煌的歷史。

 

 

車埕火車站建於日治時代,是集集支線鐵路的終點站,集集線全長29.7公里,是台鐵支線中最長的一條鐵路,從二水站上車,飽覽沿線風光,在穿越第五座隧道後,視野從隧道裡的一片漆黑,到眼前藍天綠林的豁然開朗,有如進入桃花源般的意境,因而又有「秘密花園」之稱。

 

 

現在的車埕站風貌,是經歷921地震的嚴重毀損後,由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使用原木重建而成的,連站前的空地也使用原木鋪設,極富特色。

 

 

 

 

 

各位冰U們...跟著田田來探幽尋古吧

 

 

走進車埕街道磚造的小平房與狹小的巷弄中,處處充滿著濃濃的樸質古味

 

 

 

不知道這蛋殼是裝飾用還是別有用意

 

 

來到車埕的街道上很難不被牆上那栩栩如生的畫所吸引

 

 

自海軍陸戰隊中校退役的鐵道畫家李明建,年屆五十,從國中開始接觸繪畫創作,一轉眼,就是三十六年。來到車埕已有三年多的李明建,創作內容幾乎都是與火車有關

 

 

單純的色彩下是濃厚而富情感的創作內涵。

 

 

李明建小時候住在彰化火車站附近,每天最喜歡到月台天橋看火車頭調度與往來的火車、人群,加上高中時需花上兩個小時往返大甲與彰化,不但深深愛上鐵道,更開啟了他以鐵道為內容的創作生涯。

 

 

李明建畢業之後一直到服役期間,他也喜歡坐著火車沿途欣賞風景,隨著每一站的走走停停,去觀察各地的文化與風俗,用畫筆記錄下鐵道文化,三十幾年來以鐵道、火車為題材的畫作就超過一百五十幅,因此有「鐵道畫家」的美譽。

 

 

李明建於九二一前後就常在集集支線作畫,最後選在車埕落腳,他指出一個地方的觀光產業的發展,一定要有藝術與文化的結合,才能讓地方更具內涵,而車埕未來也非常具有潛力,因此選擇車埕做為創作的地點,更希望能與車埕一起成長、繁榮。

 

 

車埕老街的寫實照

 

 

四個湊一桌

 

 

 

早期伐木工人的舊宿舍

 

 

 

 

 

香皂館

 

 

酉會社~裡面有賣觀光紀念品及酵、醋、酒類。

 

 

 

車埕早在日據時期因蔗糖、樟腦、木材等之輸運交易以及日人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計畫所導入的人力和物力而盛極一時。1958年間林業鉅子振昌興業董事長孫海先生標到南投丹大林區林班之採伐權,取其交通疏運便利之優勢,就近來到車埕購地設廠,經營木料生產和內外銷, 極盛時期引進2千多名的就業人口,造就了車埕的二度風華,使得車埕與水里一帶有「小台北」之稱。70年代後,林業政策轉向著重造林和國土保育,內外銷的鋸木產業在政府禁伐令下無以為繼, 大多面臨關廠或轉型的困境,振昌興業向以出口大宗原木料為主,鋸材廠已無用武之地,停工後只好任其荒廢。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提升車埕地區觀光遊憩資源,並增進遊客了解往昔木業發展,將原被視為珍貴產業遺址保存文物的舊廠房重建成車埕木業展示館於2008年年6月開放的木業展示館,提供遊客瞭解台灣木業往昔盛況。值得一提的是,舊廠房的木構架是20世紀初的產物,在1950年代是屬於相當先進的設計,所以在重建木業展示館時,採用「新與舊的交疊」覆屋保存舊屋架的設計理念,將舊屋架修復為木業創意館中的展示品,並於舊廠的木構架上另加新木構架,營造新舊木構造交疊於同一空間的趣味,錯綜的支架讓空間充滿變化與獨特的意象美感,也讓遊客看見了歷史演進與時代的進步。

 

 

到展示館,除了參觀再生的廠房,重回50年代鋸木的場景,還有各種木料展示,一進展場即可聞到不同木頭獨特的香氣,彷彿進入森林裡享受芬多精的洗禮;走一趟木業展示館,對於台灣的林業發展,又有更多的了解。

 

 

車埕木業展示館木造模型

 

 

天車模型~天車又明起水寮、起重機,是用來吊掛原木運送至加工廠或直接運往港口外銷。

 

 

這台靠近鐵軌的天車是用來吊起貯木池中的原木運送至加工廠或直接外運。

 

 

這台則是用來吊掛卡車上的原木存放在貯木池中

 

 

貯木池過去是儲放各種原木的水池,以便原木的選擇與運送,貯木池約佔地0.5公頃,水深2~4公尺,貯材量約為3000立方公尺,在過去貯木池原為車埕村民耕作的濕地良田,後來振昌木業於1960年向村民租賃,後來買下作為永久使用。原木浸泡於水中主要有三種主要功能,包括防止木材端部開裂、防腐、防蟲,及確保整株材之尺寸安定性,因此是非常重要的設施。

 

 

池中的綠頭鴨悠然自在

 

 

 

 

 

車埕遊客服務中心,座落在昔日的貯木池上,日式的木造建築顯得優雅而寧謐;除了提供遊客諮詢服務,簡報室播放車埕多媒體文化產業簡介,以增進遊客對車埕的了解;早期用於浸泡原木的貯木池,經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規劃整修,綠美化成生意盎然的生態池;遊客可漫步環湖人行木棧道,享受濃蔭的沁涼。

 

 

貯木池周圍的步道

 

 

從貯木池的另一頭可以看到林班道體驗工廠

 

 

 

貯木池四周種植了楓香與樟樹

 

 

 

 

 

 

 

 

湖面倒影、綠意婆娑

 

 

 

 

 

 

 

 

 

6天的行程加上買的等路已經塞滿行李箱跟後座了,難怪小YA被稱作最大的小車。

 

 

延伸閱讀 

 

花、東、投之旅。林班道體驗工廠



花、東、投之旅最終回。木茶坊&明潭水庫

 

路線

 

1. 中彰快速道路(台74線):轉接台14線→經草屯→埔里(接台21線)→魚池鄉新城村(魚池-台塑加油站右轉接131線)→車埕 (131線縣道+29K)

 

2. 國道1號:王田交流道→(接台14線)→芬園(接台14乙線)→南投(接台3線)→名間(接台16線)→經集集→水里(接131線)→車埕

 

3. 國道3號:竹山交流道或名間交流道(沿濁水溪接台16甲線)→  集集(接台16線)→ 水里→ 車埕

 

4. 搭乘火車:從台中或二水,搭往集集、水里的集集支線火車,在終點站車埕下車

 

 

 

以上部分內容摘取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田田 的頭像
    田田

    ღ田田的旅行札記ღ

    田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