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日本的第三天下雨開始下起雨,雖然雨沒有很大,但對於出門旅遊來說實在很不方便,下午的行程是高山三之町古街,高山古街保留傳統日式風格,走在日本江戶時代原色古味的建築當中,幽雅靜謐的氣氛,展現了日本文化傳統美,是高山地區最有人氣的旅遊景點。自古以來,一直是飛驒地區(現在的岐阜縣北部)經濟重地的高山古街有著「飛驒的小京都」之稱。樸素的老街兩旁盡是日本江戶時代風味的街屋宅第。沿路酒店、味噌店、雜貨店、咖啡廳、餐廳、紀念品店等現代商店林立,但絲毫不損老街的歷史風情。
高山市的古町為當地著名的傳統建築物群保存地區,尤其古町的南半部三之町古街的狀態最為完美, 在江戶時代 1600~1868年間的建築屋群林立,在當時這地域富商聚集,商舖鄰次櫛比,,有許多古老房舍商店等,有些甚至經營了好幾個世紀。
高山町役場於1894年完成,爾後整修改建於1986年更名為市政記念館重新開幕。收集從明治時期高山町到現今高山市的行政資料保存展示的一座資料紀念館。
高山町役場是高山市指定文化財
這天我們就要在高山市的飛驒牛專門店LE MiDi用餐,裡面位置不多而且空間不大
對街還有另外一個店面
這麵包跟我在德國吃到的一樣美味,而且還可以免費續點
蔬菜湯
這個飛騨牛牛排套餐要¥3600,主廚利用飛驒高山的水、山產及著名的飛驒牛所做成牛排套餐,配上季節沙拉、濃湯、麵包或白飯、咖啡或紅茶等,精美至極的牛肉佳餚,盡情地品味真正的飛驒牛。有別於日式定食料理,在古街中感受西式美食,別有一番風味。
“飛驒牛”是指在岐阜縣內經過14個月以上肥育的黑毛和牛,它的特點集中于優異的脂肪分布,吃了一口讓我驚豔它肉質的柔軟多汁,難怪來飛驒地區都要吃上一回
不只是飛驒牛好吃,連一旁的配菜大根或是薯泥都相當美味
糖
連冰淇淋都在水準之上的好吃,這一餐真的是我這趟旅程念念不忘的美味
檸檬紅茶
話說這三天我都沒有看到7-11,終於在第三天,導遊知道我要去買雪肌粹,他在吃飽後自由活動時間帶我去,架上滿滿的雪肌粹任我搬。
路邊到處可見賣飛驒牛烤肉串的攤子,古雅嫻靜的日式老街,是旅客所喜愛的景色。高山古街是400年前高山城城主金森長近效仿京都開發的城下町(城堡周圍的城市)。金森長近是豐田秀吉麾下的歷史名將,在飛驒地區留下許多歷史遺跡。金森長近曾在千利休及古田織部等茶道名師之下學習,據說高山如此優美的街景就是受到茶道深奧的境界所帶來的獨特美感的影響。
高山的美,美在簡樸有特色。像是綿延約400公尺長的三町古街,就散發著一股無與比擬的好味道。黑色木製的格子窗櫺、有點古意的店家....再再營造出此地才有的氛圍。
實際上三町是過去高山的老城中心,環境古雅、建築老式,一長排細方格屋簷下,小水溝流水潺潺,造酒屋前掛著杉葉球的酒林,百年老店比比皆是,充滿著情趣的舖子鱗次櫛比,各式各樣的傳統陶瓷手工藝品、餐廳、喫茶店應有盡有,靜靜等候您觀賞品味。逛一圈三町古街,一路上又吃又喝又逛,還可以買齊高山所有的工藝品和特產,悠閒地散著步,很愜意也很古意,可以體會為何高山會如此令人深深著迷
第三天終於吃到我很想吃的五平餅,日語的"餅"是年糕的意思,是木曾地區與伊那地區的地方料理,日語雖然叫做"年糕",卻不是用糯米做的,是將粳米飯粒壓扁,蘸上醬料汁烤出香味的食品,據說過去每年春天和秋天都供於神前,祈禱豐收以及感謝收穫。簡單來說,吃起來像是外脆內軟、甜甜鹹鹹的飯糰!
到此地一遊,可親眼觀賞一下傳統酒坊及門窗隔扇為格子造型的古老住宅,這一地區,已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要傳統建築群保護區”。
只可惜下雨讓遊客拍照都被雨傘牽制住
離開三之町古街前我們先逛了超市
買了一盒草莓,傳說中日本的草莓都很好吃
離開三之町古街後前往高山祭典之森~屋台轎子館,展示著岐阜縣高山市每年春秋各一次,日本三大美祭之一的「高山祭」,所用來遊街的祭典屋台,平時都放在會館內展示,供遊客參觀,每個屋台極盡裝飾華麗之能事,館內平常展示有四~六輛廟會所使用之屋台,還有日本最大的大鼓、電動舞獅及布袋戲等。
高山祭博物館位於開闢於山脈岩盤之中直徑40公尺、高20公尺的山洞之中,是日本第一座地底建築物。因為高山祭博物館位於地底,利用這天然的環境,可以將美術品,特別是木造美術品、漆器等免受紫外線、電磁波、輻射線或是溫度、濕度等惡劣環境的影響,因此這裡的美術品沒有收藏在玻璃展示盒裡,對於遊客來說,提供近距離欣賞工匠技藝的最佳機會,是極微特殊的展示場地,也是高山祭博物館的特徵。
還有日本最大的大鼓
進入高山祭博物館,必須先穿過隧道,隧道裡展示著實際在高山祭使用的11輛神轎1/3尺寸的精巧複製品,雖是縮小的比例模型但都是雕工細膩、製作精美的精品之作,令人大開眼界。
一踏進博物館,即可看到8輛繼承日本傳統工藝的大師們精心製作豪華又絢爛的神轎、美麗的屏風、以及世界第一大的大鼓等。排列在神轎上的燈籠在昏暗的燈光中突顯而出,營造出夜晚節慶的熱鬧氣氛。
這些神轎全是日本平成時代(1989年~)製造的「平成神轎」。
飛驒素來就以擁有眾多出色手藝的工匠而聞名。數百年前,當時各地政府每年都得向京都天皇進貢,貧窮的飛驒地區因為繳不出銀子、米糧或布匹,所以就以人代替物品進貢,因此每年都有大批的人工到京都參與土木興建的工程,久而久之就練成了飛驒人一身雕刻的好手藝。
特別的是,8輛神轎其中5輛神轎上面以及大太鼓前面裝置著大型機關人偶,每隔10分鐘搭配慶典音樂擊鼓表演一次,精巧又生動的動作,令人讚嘆。
接著我們來到古川,飛驒古川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其延綿500米的白壁土藏(倉庫)與以寺社的石垣為背景流動著的瀨戶川所組成的街景。“瀨戶川”一名的由來,據說是因監督工事的人是瀨戶屋源兵衛而得名。直到1950年代,這裡都是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用水的來源。直至今日,依然作為防火用水、清掃灑水的重要水源而廣惠市民。然而高度成長期污染嚴重的「瀬戸川」,為了保持美觀1968年在町民的呼籲下開始了放養鯉魚,現今已然超過了千匹鯉魚。悠游於清澈水中生氣盎然的各色各樣的鯉魚,為飛騨古川町添新彩,不過我們來的時候實在太冷了,鯉魚都去休息去了。
塗上白漆的土藏設有黒色燒杉的腰板,屋頂上舖著具耐寒功能的紅色石州瓦,色彩的搭配非常美麗,也喚起了懷念情懷。
導遊帶大家來吃飛驒牛肉
多汁美味的飛驒牛肉串
飛驒木匠文化館~古川當地的木匠承繼傳統技藝,不用一根釘以地方的木材建造而成。
飛驒自奈良時代以來即以木匠故鄉而聞名遐邇,其中飛騨古川約有七成的人口從事於建築相關產業,至今仍是擁有木匠150人以上的職人之町。
古川町的中心區域因1904年的大火被燒得幾乎所剩無幾,不過在那之後又根據傳統建築式樣重建了房屋,直至今日還留有著當時大火燒過後的殘屋。新建造的房屋上一般都能看到如凸窗、外格子、混水牆、家徽等這些當地工匠別出心裁的設計
即便是新建築,對於各個建築物的高度、顏色調和等也都非常小心謹慎,讓整個古川老街形成統一感。
一家小商店外的狸貓
擁有白色牆壁的土藏和商店林立的古老街道,至今仍完美保存著昔日日本風情。
木條組成的方格窗戶是典型江戶時代商家木造建築,井然有序蘊藏古雅的整體感覺。
圓光寺是淨土真宗西本願寺派的寺廟,它與飛彈古川觀光地及瀨戶川緊鄰,越過正殿可以看到白壁土藏街。
它也是飛彈古川的傳統活動"三寺參拜"中的一個。
"三寺參拜"它是從江戶時代開始持續了300多年的傳統風俗。據說是緬懷淨土真宗的開祖人"親鸞聖人"的賢德,人們開始參拜町內的三座寺廟(本光寺、真宗寺、圓光寺)。於每年的1月15日(親鸞聖人忌辰1月16日的前夜)舉行。
這晚下塌飯店
房間提供的甜點跟梅乾都很好吃,我回台灣也買了好幾包梅乾
飯店送的提神飲品
晚餐是飯店內的和食料理
吃個晚餐眼花撩亂
菜單詳細介紹每道菜
令人銷魂的飛驒牛再次登場
每道前菜都很開胃
我不敢吃生魚片,於是爽了阿全
最後來個美味甜點畫下句點
我們入住飯店大廳也擺了一個屋台
隔天就要前往我很期待的合掌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