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田田錯過了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這次無論如何一定要進來走走,這裡也是優質戲劇"比賽開始"的拍攝場景之一。

 

林田山又稱「森坂」,日語發音為「摩里沙卡」,意思是密佈森林的山坡。林場員工對於位在萬里溪旁的伐木基地,習慣上稱為「林場」或「摩里沙卡」。光復後「森坂」改稱為「森榮」,因此「林田山」、「林場」、「摩里沙卡」、「林田山林場」、「森榮」這些說法都是指同一地方。「摩里沙卡」隱身在中央山脈腳下,因木材而繁華的小山城,民國50年代是林田山伐木的全盛時期,「摩里沙卡」聚集了約四、五百戶人家,約有二千多人居住於此,其中更有為了林場員工子女就學需要所設立的森榮國小及林田山幼稚園,每週免費放映 2 至 3 場電影的中山堂,供應日常民生用品的購買部(福利社),解決單身員工飲食問題的公共食堂,以及製材廠、火車站、修理廠、醫務室、豬灶、公共浴室、攤販市場、冰果店、米店、洗衣部、魚菜部、理燙髮部、消防隊、文化工作隊等等,十足是因木材而繁榮的山中城鎮。

 

 

然而,台灣光復初期的「三多」林業政策-多伐木、多繳庫、多造林。在伐木多、繳庫多,遠比植栽造林的速度迅速下,造成大地生態環境的反撲,也使森林遭受破壞後的後遺症一一呈現,造成逢雨作水災、無雨則苦旱的慘重社會成本損失。林田山的伐木作業一直持續到光復之後,到民國80年全面禁伐天然林的政策開始實施,林田山的伐木作業才正式停止下來。十餘年來,林區工作站相繼裁併、員工編制逐年刪減,林田山往昔的繁華場景也逐漸消失,變成今日沒落的小小山城。繁華落盡的林田山,人口也隨之外流只剩下幾十戶人家;當年風光一時的「蹦蹦車」,滿載著林田山人的回憶,漸漸走入歷史;偌大的中山堂,也不見當年萬頭鑽動的盛況;幸好,以台灣檜木製成的一百多幢日本式魚麟瓦房,難能可貴地依舊林立於繁花綠葉當中,這大概是氣力放盡的林田山,留給世人最後一抹的嘆息和感傷。

 

 

林業文物展示館原本為放置林場工作機具的倉庫

 

 

 

在林務局及在地文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為林田山保存了相當豐富的文化資源,除了各項日常生活文物、傳統消防器物、各式伐木機具,還有數不清的圖片書籍等文獻資料,均陳列在林田山林業文物展示館內,為林田山往昔的歷史留下完整的見證。

 

 

 

林場的購買部在日據時代稱為酒保,購買部的功能是統籌林場所有民生用品的買賣與調配,是林場不可或缺的後勤單位。

 

 

 

 

 

 

 

 


 


 

消防設施

 

 



 


 

 

 

 


 

水壺、便當盒

 

 


 

 




 



 

我沒看錯吧?是劣等耶!!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於民國九十年六月規畫完成「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為園區的林業歷史做更妥善的保存,逐年整修鐵道、展示館、中山堂、遊客服務中心、場長宿舍、木雕館等,使林田山成為東部地區林業文化保存最完善的地方。

 

 

木雕館

 



裡頭的木雕雕工精細

 

 

阿全的同類又出現了

 

 

阿全的好朋友~台灣黑熊

 

 


 

過去有「小上海」之稱的林田山林場,曾經是台灣第四大的林場,規模僅次於八仙山、阿里山及太平山等三大林場。

 

 

 

 


 



可愛的"小心毒蛇"

 

 

遺留在山坡上的檜木房舍與舊鐵道,無一不是過往歲月的痕跡

 

 

林場辦公室後上方有一條鐵路,稱為溫泉線,為山線鐵路之起點

 

 


 

 

溫泉線鐵路其所用的鐵軌為十五公斤規格,長度約四點四公里。民國二十八年溫泉線前段開路,初期瘧疾疫情嚴重,很多工人病倒。當時路約開三至四米寬而已,修路的工作非常辛苦。    沿線有瀑布、絕壁、溪流及溫泉,風景優美令人難以忘懷。每天早晨七點開出第一班車,運送補給品及上山工作的人員,其他班次則不定時,只要有原木運送就機動性開車。

 

 


 

從高處的旭東亭可以看到日式魚麟黑瓦房

 

 



 


 

當年的高階長官宿舍,現已整建為 「林田山社區咖啡館」(林田山服務中心)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成立後,遊客日增,故特將原座落在場長宿舍旁邊的課長級宿舍兩間予以整修,保留原有日式建築形式,裝潢古典雅緻,現設為遊客服務中心,供應咖啡、簡餐以方便入園遊客,並設有藝文走廊,每季展出不同之文藝作品供遊客觀賞

 

 

課長級宿舍是雙併式附有庭院之建築,於日據時期建造。

 

 

屋內有數個隔間,每房至少有六蓆至八蓆之空間,至今尚保存多棟這種形式之房舍,印證日人在林田山經營的歲月。

 

 



四○年代因應伐木高峰,急需僱用大量工人,於民國四十二到四十三年間,在現在遊客中心後方的一塊坡地上,蓋了五排水泥地基、木板牆、紅瓦斜屋頂型式的工人宿舍共三十六戶,每戶約十一坪,隔局雖小,但整齊的紅瓦房子,在當時看起來還算漂亮,取名為「康樂新村」。因為康樂新村是少數保存完整的四○年代一般工人的住處,有長長的階梯,因此有了「小九份」的稱號,也成為電影公司拍攝早期台灣平民生活的場景。歷經約五十年的歲月,康樂新村於民國九十年七月二十七日中午,遭受一把無名火的肆虐在短短的三十分鐘內完全燒毀,不但居民感到惋惜,也無法讓遊客了解伐木時期工人們居住與生活的概況,非常可惜。     為了記取火災的教訓,於是在燒毀的舊址旁,設立了火災紀念公園,用被火燒過的木材和警示鐘來提醒人們小心防火。

 

園區內的宿舍,在九十五年底,亦經花蓮縣政府公告為歷史聚落,目前仍居住在園區宿舍內的退休員工成為最生動的活歷史。

 


 

這個宿舍看起來已經荒廢

 

 

森榮社區阿美同胞因早期生活艱困,天主教會在森榮地區佈教時,贈送奶粉、衣物等給教友,因此有部分同胞成為虔誠之教徒。早期教友們聚會都是輪流在家裡舉行,因深覺集會無固定之場所,於是向場方爭取並獲得核可,在森榮國小門口右前方取得拆除宿舍後的小空地作為建教堂的基地,於民國五十九年五月開始興建,為了建教堂教友利用假日閒暇全家大小一齊出動,所需的砂石是從萬里溪搬運上來,大家齊心協力終於在隔年完成了可供教友們集會禮拜之小教堂。

 

 

中山堂為林場之精神寄託所在,於民國四十三年建造,當時的場長王曉林先生覺得林場員工及眷屬日增,交誼廳已不夠使用,因此集資籌建一個大型的禮堂,做為集會活動的場所。

 

 

林場的所有大型活動,如慶祝會、畢業典禮、遊藝會、戲劇表演等,都在此舉辦。當時林場員工利用公餘之暇組織樂團、話劇社等,渠等精湛的表演深獲好評,還獲邀到其他單位公演。

 

 

建材取自林場自產之針一級檜木台灣扁柏,雇工完成這一幢人字樑木結構的大集會所,約一四○坪。設有表演台,座椅是有靠背的檜木製長條椅,前排較低後排較高,讓坐後排的人也可以有良好的觀賞視野。美崙美奐的中山堂在當時已是一幢不得了的木構造建築物。

 

 

民國五十年,林田山隸屬的中興紙業公司,提撥營業額的千分之三作為職工福利金,林場分得新台幣三十萬元,用其中的二十萬元購進日製電影放映機兩部,那時堪稱東部最新的放映機。從此中山堂多了電影院的功能,唯一不同是這裡不用收費,每當林場辦公廳的公佈欄張貼出粉紅色的通告單,就表示中山堂晚上有免費電影可以觀賞。 當年放映電影的老式放映機,在數位化的現在,已成了古董,放置在中山堂內陳列,年輕一輩的遊客看了覺得新奇,而許多中年以上的遊客看了覺得舊情綿綿。 

 

 

歷經歲月和颱風的摧殘和林場伐木事業的結束,中山堂風采不再,到民國九十年時已部分腐朽傾圮。這棟林田山伐木事業高峰的建築物,在台灣林業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林務局於是編列經費,從民國九十一年底開始復建工程。復舊過程完全依照歷史建築保存技術辦理,尚可使用部分木料保留,依傳統工法以榫接及鐵件輔助接合方式,新木料依然用台灣針一級檜木,並保留原建築人字樑結構,還特地將天花板拆除,讓遊客可以一目了然;窗戶和柱子也是舊木料重新刨光整理再利用,只要靠近仔細瞧一瞧,就可以找到釘孔、接榫、舊油漆痕、白蟻曾蛀食的痕跡。完全以原式樣復舊整建,恢復其原來風貌。    

 

 

從中山堂走下來會繞到溫泉線鐵支路的另一邊

 

 

 


 




 

我看阿全八成吃飽太閒,難不成開車開了一百多公里還不累嗎?

 

 

 

地址: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林森路20號

 

營業(開放)時間:每週二休館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洽詢電話 : 03-8751703

 



其實這個時候田田真的累了,不過突然想到"相邀來去台9"這本書有介紹鳳林菸樓,於是夫妻倆順路彎進去看看,只不過來來回回好幾趟完全沒看到田田想找的那一棟

 

 


 

看到好幾棟菸樓但就是找不到書上介紹那棟。

 

 

鳳林現存的菸樓,主要分布在大榮一、二村與北鄰三村,總數將近50棟。菸樓形式可分為廣島式與大阪式,鳳林所存多為排煙口大的大阪式菸樓,以土埆磚、稻梗等砌造而成,外觀為2層樓式建築,內部用來燻烤並儲存菸葉。

 



田田拿了書問了在路邊聊天的阿伯是否看過書上的菸樓,阿伯卻說從沒見過,但是阿伯還是很熱心的告訴我們可能有菸樓的地方,夫妻開著車像無頭蒼蠅般在產業道路上亂鑽,正當準備放棄時卻隱約看到了它。

 



徐家興菸樓

 

 

徐家興菸樓已有六十年歷史的,之後重新改建成歐式風格的菸樓,雖然外表煥然一新,但卻少了點古味。

 

 

菸葉是日治時代引進花蓮地區的經濟作物,當時是為了增加花東地區日本移民村的收入,而其中位於鳳林鎮的林田移民村,更是栽種菸草的主要區域。菸樓是貯存及燻烤菸葉的建築物,在鳳林鎮大榮里及北林里地區是全台菸樓最密集且保留較完整的地區。由於菸葉是高經濟作物,因此菸樓也成為展現財力的指標,早年只要看看每戶人家擁有的菸樓數量,就可推測出這戶人家富裕的程度。

 



 

雖然政府有心保存菸樓,期盼菸樓風華再現,重新營造鳳林特色,可是卻沒有好好的規劃經營,以至於菸樓外表看起來雖然很新,但到後來還是淪為倉庫。

 

 


 

徐家興煙樓算是保存狀況良好的了,不像附近的多座煙樓殘破不堪,據說徐家興樓菸似乎要整修成特色民宿,讓文化與民宿相結合。

 



 


 



 

地址:花蓮縣鳳林鎮大榮二路30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田田 的頭像
    田田

    ღ田田的旅行札記ღ

    田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