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位於苗栗縣獅潭鄉與南庄鄉的交界處,屬八卦力山脈,仙山標高大約為967公尺,名列台灣小百岳,因其位於南庄鄉蓬萊村(舊稱紅毛館)附近,而稱為『紅毛館山』,仙山盛名的遠播,主要是日據時期,半山腰有一處山泉傳說可以治病,因此前來求水的民眾非常多,便把這處山泉稱作『仙水』,而仙水也因治好鄉民的瘧疾而傳揚,並且興建寺廟「靈洞宮」來感念神恩,後來也紅毛館山也改稱『仙山』。
我們只是順路下車在半山腰拍照而已,因為要爬到標高967的山頂可不是那麼簡單,我來了兩次都只有路過而已,並沒有打算爬到山頂的計畫
在南庄山裡有一間隱藏版的「山度窯烤麵包」,沒有任何華麗的建築外觀與招牌,只是一般深山內的民宅,你絕對想不到在這麼偏遠的地方有有間麵包店,山度在2010年2月開幕,因為強調手工製作,加上以傳統的磚窯柴燒烘烤,而且一周只賣四天,讓訂單得排上二周到月餘,喜歡手工麵包的客人更是趨之若鶩,乖乖的等著出爐的時間馬上攔截。
「山度」以客家話來說,就是山裡面的意思,這是因為【山度窯烤麵包】烤麵包的地點設在南庄的山裡面。另外一個涵義是說烤麵包的地點,到了冬季氣溫時常降至三度C左右,取這名字可說是特別有意思。老闆陳德星與老闆娘羅鋅妹從桃園來到位於南庄的山林之中,從一位麵包師傅學習了製作手工麵包的手藝,不僅自己揉麵糰,還親手興建磚造的柴燒窯,因為相當費勁,每日頂多製作200個。
告示牌上面有詳細營業時間,如果怕撲空記得先打電話詢問喔
我們到的時候已經有不少遊客在等著麵包出爐
老闆忙碌著打包即將宅配的麵包
因為堅持原味,山度的麵包口味不多,僅僅八種,包括全麥、多穀物、桂圓紅酒、史多倫、金桔紅豆、紅寶、綜合水果等,其中金桔紅豆口味用的是竹東的黃金蜜桔,紅寶麵包用的是埔里「玫開四度」玫瑰園的玫瑰醬,麵包坊主人希望朝著有機原料的使用製作,也喜歡用台灣生產的食品,讓這復古窯烤麵包多了台灣的在地美味。
牆上有麵包種類及價錢,但是你們有沒有發現並沒有綜合水果呢??因為綜合水果是隱藏版的,我也是到了才知道原來有綜合水果,而且我還很幸運買到了一個
需現場取貨者,可提前或當日上午09:00前電話預約,由於怕沒有買到麵包,所以我在到訪的前幾天就打電話預訂了
嘿嘿~麵包終於出爐了
老闆熟練地從窯裡拿出熱騰騰的麵包
一顆顆渾圓飽滿的麵包就在眼前,大家瘋狂對著麵包拍照
出爐後老闆會整理一下麵包
雖然「山度窯烤麵包」位處深山,但透過消費者在網路上口耳相傳,銷售已遍布全台。
就在老闆忙著處理剛出爐的麵包時,老闆娘則是忙著將下一批麵團放進窯裡烤
由於南庄的水質與空氣適合麵包的發酵,所以山度的麵包不僅香氣四溢,口感也彈Q綿密,非常好吃
南庄鄉水質甘甜、空氣清新,非常適合麵包的天然發酵,經過柴燒窯烤出的麵包,外酥內Q,咀嚼時彈牙且越嚼越香!買回家如果沒有吃完還可以冰在冷凍庫,要吃的時候再微波一下還是很好吃喔!
木材自山裡撿拾,不會添加防腐劑;水源引自山泉,甘甜無污染,絕對是吃得安心,咀嚼出天然的甜!
老闆非常親切又可愛
很多媒體雜誌都來採訪過,連MOOK都有專訪過喔
雨沒有停止的跡象,但我們還是按計劃來到南庄老街,「洗衫坑」位於南庄老街桂花巷尾的水汴頭。水流充沛且水質清澈的灌溉水圳上鋪設十餘塊洗衣石板,為當地居民經常聚集洗衣、清洗蔬果的地點,居民利用灌溉水圳上鋪設十餘塊洗衣石板,一邊洗滌衣物、蔬果,一邊談天、閒話家常的「水汴頭」,更象徵客家婦女與自然共生、勤儉刻苦的傳統精神。
桂花巷原本只是中正路一條小巷口麵店的名號,透過地方政府及當地業者的刻意營造,該巷及鄰近地區已成為遠近馳名的「桂花巷社區」
因為是非假日所以很多店家都沒有開,也沒有什麼遊客,我之前來的時候剛好是假日,整個擠到水洩不通
桂花巷原是一條無名巷,因臨時市場內的一家麵攤搬進巷內營業後,進出的人才開始增加,在民國76年左右一些公務人員跟情侶常在此處聚會,並以桂花巷為暗號,如同我們通常說『老地方見』的意思。
中午我們選在桂花巷麵食店用餐,這可是南庄名氣麵店
我們點的菜色,老實說就是間中規中矩的麵店,沒有太大驚豔的感覺
湯粄條
勾勾湯就是肉羹湯,這個我覺得還不錯吃
桂花巷麵食店旁邊就是薰衣草森林的香草舖子
還有賣冰淇淋,不過實在太冷了,只好放棄
以前還滿愛買他們家的東西,不過人總是喜新厭舊的
非假日沒有甚麼人,整個店裡只有兩組客人
想當初我也買了很多香皂回家
南庄郵局創建於民前十二年五月一日,民宿24年遇地震而重建,目前是位於永昌宮旁的日式風格建築為文化會館所在。
南庄郵局建於1900(明治33)年,當時局舍極為簡陋,並毀於1935(昭和10)年大地震,震災後重建為目前形式,為杉木建構而成的日式辦公廳舍,建築格局為坐西朝東,側面當正面使用,以南面為其出入口為最大特色,呈現出樸素簡潔的日本和風式風味。外部周圍有一花台景觀,戰後加以修葺,抽換木材並興建水泥圍牆,增設營業窗口,拓建宿舍,亦為日式建築風格。
南庄郵便局造形古樸保存良好,於南庄發展史上具有保存價值。 目前由南庄愛鄉協進會作為展覽之用,展覽內容為南庄相關鄉土文化及生態。
來南庄必吃的江記花蜜桂花巷冰鎮湯圓
下雨有點冷所以點了一碗熱湯圓
田田在2008年時有來南庄戲院用餐過,南庄戲院設立於民國35年(西元1946年),戲院最初專演客家採茶戲,而後兼演黑白默片,也就是日本人說的「活動寫真」,自從樟腦、煤、礦停採,林木也失去採伐的經濟價值之後,南庄戲院便沉寂了下來,也因為如此才能保留最原始的文化歷史資源。歷經10多年之後,約民國48年,南庄戲院便轉手讓黃姓團主,進而改經營歌舞劇團文化。 一直到民國96年4月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才正式的熄燈歇業,自此南庄戲院便成了南庄鄉的老地標之一,同時也是台灣碩果僅存的歌舞團戲院。
現今的南庄戲院於104年由南庄當地50年老店「老金龍飯店」接手經營,保留原有建築物結構加以修整,化為一間主打客家菜餚的人文餐館以傳統客家美食,搭配精緻伴手禮、咖啡、冰品等,服務大眾 除此之外戲院更貼心地陳列台灣老文物與古董及名家藝術品。 以及北台灣碩果僅存的畫師謝森山大師,手繪電影海報看板,提供朋友們免費觀賞。
我們無意見走到十三間老街,曾是南庄地區最熱鬧的街道,有木材行、打鐵店、相命館等店家,「十三間」舊地名來源有兩種說法,其一為早年有一名老翁閒來無事經過,數一數有13家商店,因此以此命名;其二是老街剛好有13棟房屋相連,居民便以此稱呼。 1963年葛樂禮颱風來襲時,南庄地區降雨量超過1000毫米,大窩山發生山崩導致東河溪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崩潰後,洪水直衝而下將市區的堤防沖垮,整條街道都被洪水淹沒,居民遷居現今中正老街一帶,「十三間」老街才沒落。 往後遷入「十三間」老街的居民不再做生意,商業活絡景象也不復見,鄉公所最近多次協調,有意將老街重現昔日風貌,向客委會爭取1600萬元經費,規畫將老街道路鋪上彩色壓花瀝青、設立煤油燈造型LED路燈、入口意象,並在相對應位置的舊店面前設置招牌,有如時光隧道,遊客置身其中,有如回到過去。
康濟橋源起於民國42年(1953),長58公尺、寛4公尺,是鄉內當時惟一的水泥橋,也是東河、蓬萊及南江地區林、礦產業運輸要道,當時深繋本鄉交通經濟命脈,故取名「康濟橋」。南庄因地形關係飽受雨水之苦,以民國48年(1959)艾倫颱風俗稱八七水災,及民國52年(1963)葛樂禮颱風影響最鉅,造成康濟及南江橋相繼毀損,民國64年(1975)遷建南庄大橋取代通行。98年經南庄鄉公所辦理城鄉風貌改造及本處經費挹注下,在昔日「康濟橋」原址興建長154公尺、寬1.5公尺的人行景觀吊橋。
康濟吊橋啟用後成為南庄鄉的新地標,串連蓬萊溪兩岸的南庄老街與南江老街,延展觀光休憩動線,提升南庄鄉的觀光機能。沿著蓬萊溪畔還有觀景木棧道,更是遊客漫步賞景的好去處。
走馬看花逛完南庄老街之後我們驅車前往下塌民宿~幸福綠光民宿,這家民宿也有配合政府的旅遊補助
幸福綠光占地很大
一進門就有管家接待我們
幸福綠光走的是峇里島風格
房間的鎖
房間裡的鎖很復古
房間很大
還有一個小空間可以坐下來聊天吃東西
浴室採乾溼分離,空間一樣大的嚇人
不論房間還是浴室都很乾淨
外面的小陽台
從陽台看出去的景緻
這一晚只有兩組住宿客
早上醒來順著民宿階梯往上走來到用餐的地方
這景象是怎麼一回事?!
吃完早餐我們就要離開南庄囉!因為下雨的關係,我們夫妻倆在南庄真的是放空又放鬆的假期
@山度窯烤麵包
地址:苗栗縣南庄鄉蓬萊村八卦力11鄰18-1號
電話:0936-466-779,0981-346-813
營業時間:國定假日、星期六、日、一、二
@幸福綠光民宿
苗栗縣南庄鄉南江村小東河17-3號
電話:0958-625275 管家 (請於AM 09:00~PM 09:00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