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出國真的比上班還累,每天早睡晚起、舟車勞頓,不過看到美麗的風景後都值得了!早早起床吃完早餐,我們想在集合前走到對面的萊茵河右岸

科隆153.JPG

從科隆大教堂周圍到萊茵河畔都屬於科隆的舊城區,靠近萊茵河一帶的建築物仍保有舊時模樣,一排淺彩色系的外牆非常顯眼,也讓人驚嘆德國人自古即存在的城市美學,白天看這邊真的比晚上漂亮許多!最右邊那間是百年德國豬腳餐廳Haxenhaus

科隆184.JPG

藍天配上彩色房子,整個河畔旁非常繽紛

科隆185.JPG

塞維林橋

科隆152.JPG

聖瑪爾定教堂(Groß Sankt Martin Kirche)

科隆155.JPG

那幾棟彩色小房子好像童話小屋唷

科隆154

清晨的霍亨索倫橋(德語:Hohenzollernbrücke),等等我們就要從這座橋到達對岸

科隆158.JPG

科隆159.JPG

這棟波浪形建築是路德維希美術館(Museum Ludwig)跟音樂廳,這是科隆第一家現代藝術美術館,館內收藏了由路德維希夫婦所捐贈的350件藝術品。在各樓層的展示中,有普普藝術的收藏、抽象主義藝術品、先鋒主義及超現實主義的畫作,還有如畢卡索、達利、米羅等大師級的作品。此外,不定期舉辦的世界知名藝術家展覽,更是讓人大開眼界,是喜愛美術者不可錯過的藝術殿堂。

科隆160.JPG

我也是回台灣寫網誌才知道這是路德維希美術館

科隆163.JPG

科隆161.JPG

科隆162.JPG 

為了能準時回去集合,我們快速走上霍亨索倫橋(德語:Hohenzollernbrücke),橋下就是萊茵河。

科隆166.JPG

霍亨索倫橋是1907年至1911年建成的,原來由兩座鐵路橋和一座公路橋平行組成。1945年重建時只建造了兩座鐵路橋,後來又增添了第三座鐵路橋。

科隆170.JPG

我們健步如飛走到右岸,

科隆171.JPG

科隆172.JPG

為了取代沒有重建的公路橋,因此在鐵路橋的外側增添了人行路和自行車路。霍亨索倫橋和它旁邊的科隆火車總站是德國和歐洲鐵路網最重要的樞紐之一,是一座規模非常壯大的建築物,是科隆市容和科隆大教堂的景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科隆173.JPG

科隆178.JPG

其實我們前一晚本來想走來拍夜景的,可是實在太累了只好作罷!

科隆174.JPG

科隆175.JPG

科隆176.JPG

快速拍照留念後我們又趕緊往回走

科隆177.JPG

科隆179.JPG

科隆327.JPG

德國的第一把愛情鎖是在2008年的夏末,就是在科隆的霍亨索倫橋上,掛上鎖,鑰匙扔入橋下的萊茵河,從此愛情天長地久,之後許多情侶從德國各地前往科隆去鎖住自己的愛情。不到二年的時間,橋上掛滿了愛情鎖,至今為止德國鐵路一直默許這些鎖掛在上面。霍亨索倫橋的爆紅,是因為德國歌手Höhner的一曲Schenk mir dein Herz(把心交給我), 歌詞裡的故事取材地正是霍亨索倫橋和寄托在它身上的愛情故事,這首歌後來成了德國家喻戶曉的歌曲,原本德國鐵路曾經通知要卸下這些愛情鎖,但遭到民眾強烈反對,最後德國鐵路同意繼續保留愛情鎖,只要不影響鐵路安全就好。

科隆317.JPG

科隆181.JPG

一個鎖代表一個故事、代表一個旅程

科隆180.JPG

成千上萬的愛情鎖真的很壯觀

科隆334.JPG

科隆182.JPG

科隆大教堂的高聳雙塔

科隆183.JPG

回飯店集合之後先來到劫後餘生的舊市政廳

科隆190.JPG

科隆187.JPG

如今只剩下殘破遺跡

科隆188.JPG

科隆189.JPG

科隆191.JPG

科隆192.JPG

科隆市政府大廈

科隆200.JPG

科隆195.JPG

科隆197.JPG

科隆198.JPG

科隆市徽之外上方有一隻雙頭鷹,這隻鷹一爪持劍,一爪持王杖。它標誌著科隆從1475年開始正式是神聖羅馬帝國的自由城市。鷹有雙頭,因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同時是德意志國王。市徽本身的底色是紅色和白色,這是漢莎同盟的顏色。科隆與呂貝克同是漢莎同盟的成立會員,是德國最早的漢莎成員之一。市徽中上部的三個王冠從12世紀開始成為科隆的標誌。它們代表著東方三博士,1164年當時科隆的大主教將這三博士的遺骨從米蘭引渡到科隆,現今被陳列在科隆大教堂內的黃金聖龕中。市徽下方的十一點黑色淚滴是紀念科隆的守護神聖烏蘇拉的。傳說聖烏蘇拉是布列塔尼的公主。她赴羅馬市朝聖,歸途中與她的同伴在科隆被圍攻科隆的異教徒殺害。從16世紀開始科隆的市徽中有這11點淚滴,它們代表著與聖烏蘇拉一起殉難的1萬1千少女(德語的寫法是11.000)。公元10世紀人們真的在傳說烏蘇拉等眾人被害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聖烏蘇拉大教堂的地下挖出了大量遺骨,烏蘇拉後來被尊崇科隆的保護神之一。

科隆196.JPG

一座傳說中的大教堂──傳說它已經蓋了將近800年還沒完工、傳說它是人世間最靠近上帝的所在、傳說它是地球上最完美的哥德式建築。科隆大教堂塔高157.3公尺,若以3.5公尺為1層樓來計算,相當於現代建築的45層樓高,目前名列世界第3高之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哥德式教堂,僅次於塞維亞主教座堂和米蘭主教座堂。

科隆207.JPG

哥德式風格的科隆大教堂,從1248年開始興建,1265年完成了主祭壇與聖詠台,但一直到1322年這座祭壇才開始正式使用;接下來的建設進度更是緩慢,時蓋時停,1560年之後,教堂甚至完全停工,直到1842年普魯士王國興起才為今日的規模重新打下基礎。1880年,威廉一世將最後一塊基石放置於南鐘塔,算是象徵性的完工,但事實上,小規模的修繕工程卻從未停歇。二次大戰時,科隆市區受到嚴重破壞,幸運的是大教堂因為非常醒目,在聯軍的刻意保存下而倖存。 主祭壇之迴廊是科隆大教堂最古老的部分,共有七個小聖堂,建造時期在1248至1265年期間。而正門入口高處的巴伐利亞彩窗,則是在1842年由巴伐利亞國王所捐贈。其他像是三聖人金聖龕、米蘭聖母像等, 都是來到科隆大教堂不能不看的至寶

科隆208.JPG

1880年至1888年間科隆大教座堂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它至今仍是德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

科隆209.JPG

科隆210.JPG

大門入口的聖母雕像及12聖徒雕像

科隆213.JPG

科隆214.JPG

科隆215.JPG

科隆218.JPG

藝術史專家認為它完美地結合了所有中世紀哥德式建築和裝飾元素,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6年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科隆主教座堂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原因是科隆市規劃在教堂四周建設高層樓房,這將影響科隆主教座堂周圍的空間環境,對教堂的整體風貌造成破壞, 2006年,科隆主教座堂脫離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科隆216.JPG

科隆217.JPG

科隆大教堂是由兩座最高塔為主門、內部以十字形平面為主體的建築群。一般教堂的長廊,多為東西向三進,與南北向的橫廊交會於聖壇成十字架;科隆大教堂為罕見的五進建築,內部空間挑高又加寬,高塔將人的視線引向上天,直向蒼穹象徵人與上帝溝通的渴望。

科隆227.JPG

管風琴

科隆247.JPG

科隆241.JPG

原本我們打算上高塔的,但是一想到要爬500多階樓梯,我們只好作罷

科隆226.JPG

科隆228.JPG

科隆231.JPG

科隆234.JPG

科隆235.JPG

科隆236.JPG

教堂四壁窗戶總面積達1 萬多方米,全裝有描繪聖經人物的彩色玻璃,被稱為法蘭西火焰式,使教堂顯得更為莊嚴。據說,畫面如此漂亮,卻只有用4種顏色,而且很有講究:金色——代表人類共有一個天堂,寓意光明和永恆;紅色——代表愛;藍色——代表信仰:綠色——代表希望和未來。在陽光反射下,這些玻璃金光閃爍,絢麗多彩。是教堂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科隆219.JPG

科隆232.JPG

科隆243.JPG

科隆244.JPG

科隆257.JPG

科隆251.JPG

科隆248.JPG

科隆249.JPG

科隆250.JPG

這片彩色玻璃看得我頭昏眼花,並不是我手震拍模糊了喔,而是它本身就是做成馬賽克的圖案

科隆252.JPG

科隆254.JPG

科隆268.JPG

科隆256.JPG

科隆258.JPG

科隆259.JPG

科隆261.JPG

科隆262.JPG

說真的每次遊記寫到教堂都有點困擾,因為除了外觀不依樣之外,對我而言裡面看起來都是一樣

科隆263.JPG

科隆264.JPG

東方三博士朝拜聖嬰圖(耶穌)

科隆265.JPG

我已經不想研究躺在這裡的是誰了

科隆266.JPG

祭壇里鍍金的三王聖龕裝飾精美,之前提到的東方三博士遺骨就是放在這個黃金聖龕裡,這個祭壇因而被認為是西方最重要的祭壇。

科隆267.JPG

教堂外型除兩座高塔外,還有1.1萬座小尖塔烘托。雙尖塔像兩把鋒利的寶劍,直插雲霄

科隆271.JPG

科隆大教堂由兩座孿生的連體高塔組成,整個教堂是灰褐色的,左塔(北塔)有半截呈銀白色,在夕陽的照耀下,一個鮮亮白淨,一個灰頭土臉,顯得涇渭分明。原來,科隆是歐洲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也是德國最大的褐煤生產基地。泛酸的空氣侵蝕著教堂的每一塊石頭,大教堂建成僅160多年,由於長期受到工業廢氣和酸雨的污染、腐蝕,雙塔由原來的銀白色變成了黑褐色。當地文物部門為恢復教堂原來的建築風貌,用萊茵河的水給157米高的雙塔“洗澡”。儘管不能恢復原來的光亮、明麗,但畢竟比原來清新了許多。後來市議會知道了,決定保留雙塔被污染了的黑褐色,以引起世人對環保工作的重視,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  

科隆270.JPG

從這張照片可以明顯看出兩個不同顏色

科隆75.JPG

德國最有名的香水4711~科隆之水(Eau de Cologne ),古龍水就是從Cologne 這個字轉變而來。 1709年由約翰.法里納(Farina)創立世界上最古老的香水工廠,並將其命名為「科隆之水─Kölnisch Wasser」,使科隆成為香水之都,許多文人雅士以及王侯貴族都愛用,也是過去法國軍人最喜歡買回家鄉送愛人的禮物,以門牌4711 為香水之名,我後來也買了一瓶!

科隆224.JPG

如果想買4711的香水可以在科隆買喔!因為我之後離開科隆就沒有看到了

科隆273.JPG

其實4711香水種類很少,建議要買前先試聞味道,因為有些味道很可怕

科隆279.JPG

其實之前在聖高爾用餐時我就先買了一瓶,這一瓶是幫別人買的

科隆280.JPG

之後我們要前往不萊梅,先在附近買了些食物

科隆211.JPG

科隆275.JPG

我買了兩個麵包準備帶上火車,當然沒有買照片上面這個看起來很像甜甜圈的,因為這個一看就很甜

科隆276.JPG

科隆火車總站(德語:Köln Hauptbahnhof)是德國科隆市的主要火車站,每日服務280,000人次,是德國第五繁忙的火車站。由於科隆位置靠近法國、荷蘭等地,車站成為很多高速火車及過夜火車的停靠站,如ICE、大力士Thalys等。

科隆281.JPG

科隆282.JPG

往月台方向手扶梯大大的4711招牌就在眼前

科隆284.JPG

城際特快列車(英語:InterCityExpress,是德國國鐵為邁向國際化所註冊的英文名字,簡稱ICE),是德國境內最先製造的高速列車,前年我們去瑞士自行脫隊去看馬特洪峰,回去茵特拉根跟團員會合就是搭乘ICE

科隆293.JPG

ICE有著白色的車體,流線的車頭,窗下紅色的線條,以及一體成形的墨鏡式玻璃窗

科隆286.JPG

科隆287.JPG

科隆290.JPG

即將抵達的列車上面有需要坐輪椅的乘客,因此站務人員早早就在這裡待命了

科隆294.JPG

我們搭乘的列車Delay了一下

科隆299.JPG

列車Delay只好拍照解悶

科隆350.JPG

科隆351.JPG

科隆353.JPG

科隆354.JPG

終於我們搭上前往不萊梅的列車,上次在瑞士是坐頭等車廂,這次坐的是普通車廂,所以舒適度跟爽度降低了一半,而且我們坐的位置剛好被太陽直射,讓我熱到有點受不了

科隆304.JPG

以下兩張照片是2013年在瑞士搭乘ICE頭等艙的照片

ICE最為人稱道的是車內的高級內裝設計,整個高級的不像話

瑞士DAY7~茵特拉根13.JPG

內裝十足的現代感令人驚豔,投射燈、玻璃門、原木隔間、高級皮椅、原木的桌子、頭靠的柔軟枕巾等,都是貼心且用心的地方。

瑞士DAY7~茵特拉根14.JPG

arrow
arrow

    田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