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期新化鎮名「大目降里」,1920年台南州新化郡成立,以大目降為郡役所所在地,改稱「新化街」。1934年(民國23年)因當時辦公室「杉仔厝」不敷使用,遂由當時街長「梁道」先生慷慨捐地,興建「新化街役場」(即當時行政中心)。光復後改制為「新化鎮公所」,為新化老街中正路上的歷史性地標建築。


新化街役場幾年前被業者承租做餐廳(水灣餐廳),不過種種原因加上價位太高所以歇業,田田之前吃過一次也覺得太貴所以沒再去過


今年底再次由別家業者承租後重新開張,夫妻倆決定去吃下午茶



施工緊實、結構堅固的「新化街役場」,儘管在五十多年前新化大地震時毫無損傷,光復後卻因為在都市計畫被規劃為停車場用地,差點遭到拆除的命運。尤其1996年(民國85年)鎮公所遷到中山路新址後,其存廢問題更是浮上檯面,但卻意見分岐,直到1999年因「廣停二地下停車場」施工在即,地方熱心人士婉惜老建築物的殘破凋零,四處奔走,發動新聞界與學、政、藝文界鄉親力量,籌款以移屋方式,使得「新化街役場」老建築得以保存。



新化街役場建築形式為仿歐洲晚期文藝復興戲院式樣,屋身表面建材以洗石子為主搭配窯燒十三溝面磚,與台灣大學校舍建築採用相同材料,巧妙結合西方建築式樣與本土建築意匠,工藝精巧又不失莊嚴,為彰化以南唯一僅存之街役場建築物。




入口圓弧形門廊設計,突破一般日據時期公共建築物的做法,充分展現文藝後期建築的靈活特質,突顯本建築的藝術特色,提昇了保存的珍貴價值。




開的花枝亂顫的矮牽牛





以前叫做水灣餐廳,如今再次開業改名為"1934街役場古蹟餐坊"


新化街役場還有一個故事



民國89年新化街役場舉辦一項創舉--千人移厝,街役場原址在都市計劃中應作為停車場使用,但鎮民捨不得這麼美且有價值的建築被拆除,於是發起搶救運動,保留老建築的聲音得到了共鳴,但停車場還是非蓋不可,折衷的方法就是將建築物移開,等到地下停車場工程結束再移回來;91年,新化舉辦了第二次千人移厝活動,這樣一來一往,街役場移動了620公尺。


古建築歷經種種難關,來回搬遷後終於還是回到原來的所在地



千人移厝斷繩


千人移厝被拉斷的大繩擺放在餐廳的一角


下午三點餐廳內空無一人




吧檯




地板透出藍色冷光


餐廳是兩層建築,分成數個用餐區








牆上不會動、只用來裝飾的大鐘


看不清是新還是舊的屋頂




餐廳的用餐區大部分都是靠窗的位置





夫妻倆選擇在角落用餐



挑高的用餐空間












小盆栽標示桌號



一入座服務生馬上送來開水


MENU上頭畫了簡單的街役場


本餐廳有NT.80低消



排餐的價位跟很多年前田田來吃時很像差沒多少


啤酒蝦很吸引田田,不過晚上要跟黑熊吃晚餐於是作罷











星光果汁NT.95--現搾的葡萄柚及柳橙汁



小蛋糕NT.30--SIZE相當迷你,分別是蕃薯及巧克力口味,貼心的服務生提醒我們要先吃蕃薯口味


因為蕃薯口味比較不甜,所以要先吃






布丁NT.30--普普通通



漂浮拿鐵咖啡




在新化這種鄉下地方,1934街役場古蹟餐坊價位算高的,不知道庄腳人接受度如何,對田田來說或許是個適合喝茶聊天的地方,用餐的話真的要考慮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田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