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八景之一~~龍山聽唄,唄=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廣義而言,從一心至誠的唱頌到歡喜虔敬的伎樂供養,皆屬梵唄的範疇。龍山寺主祀觀音菩薩,今日建築為道光11年(1831)重修時的空間格局。龍山寺佔地一千六百餘坪,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分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前殿因為開有五扇門,故稱為「五門殿」。

 

位於龍山寺內正殿前面南、北兩側各有一棵老榕樹。這兩棵老榕樹因經年由龍山寺管理修剪,所以樹的高度、大小和冠幅各方面都差不多。兩側的樹齡據推測都約在二百年左右。

 

龍山寺戲台上方的藻井結構,是全台灣最大的藻井,跨距約5呎半,再由16組斗拱5層相疊組成,其形狀如結網,且不用任何一根鐵釘,完全以木栓接而成,藻井正中位置有一彩繪龍,龍嘴銜有一鐵環,用以吊掛銅鐘,具有產生回音共鳴的作用,道光11年(1831)重修時所興建,是台灣保存年代最早的作品。八卦藻井設立於戲,具有演戲時共鳴的效果,「八卦」也有鎮邪、平安之意。其直徑尺寸之大不但在本省建築少見,即使以我國官式建築言,亦有相當之地位。

 

 

正殿面寬五間,進深六間,設有三個門,共用了四十根柱,其氣勢之大,可說是全台之冠了,即使在台灣的古建築,亦是少有可與之匹敵的。

 

 

兩旁的廂廊

 

 



 


 

太極八卦窗整體以八角形呈現,八角窗左右是由古錢幣及葫蘆交錯拼成的,精緻花窗兩面則採用透光雕琢方式,無論無內而外或是由外而內觀看,均以立體形象呈現,如果仔細看還能看出48種有趣的圖案。

 

 





正殿的背面

 

後殿於大正10年(1921)遭火災焚毀後,於昭和11年至13年(1936至1938)重建。後殿的屋頂為單簷硬山式的建築,殿宇面寬五開間,殿內碩大的樑枋採三通五瓜的木架構。由於時值日治時期,台灣山區的木材已開採,所以後殿大量使用台灣檜木。

 


 

從香爐可發現龍山寺真的年代久遠

 

 

香爐上所指的花月就二月

 

 

後殿是禪修及誦經的地方,有一種令人寧靜祥和的氣氛。

 

 

 

殿內雕刻簡單,不施彩繪,只塗上單色的油漆,卻有一種沈潛內歛的風味。

 

 


 






 

龍山寺的洗手間前庭園造景

 

 

興安宮--俗稱「興化媽祖宮」,是鹿港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康熙23年(1684)由福建省興化府人移民台灣時,攜帶媽祖香火來台,於鹿港草仔市一帶興建廟宇,廟名「興安宮」,取其「興化平安」、「興化安寧」之意。

 

 

 

 


 

意樓「慶昌號」-- 是廈郊中最大的商行,嘉慶年間,由陳克勸創立,專營與廈門對渡貿易,至道光、咸豐年間,慶昌號已成為鹿港的鉅富。

 

 

 

 

 

現在意樓已由俊美買下,就是那個台中賣鳳梨酥很有名的俊美啦!!

 

 


 

意樓又稱「望夫樓」

 

 

從前在這裡發生了一段淒美感人的故事,一位住在意樓的陳姓大戶人家少爺,愛上了丫環--尹娘,由於雙方論及婚嫁時,因家長極力反對,好不容易得到同意後,陳姓家長竟然要求少爺與尹娘成婚後,必須立刻進京赴試,臨行前,少爺在意樓牆邊栽種一棵楊桃樹,並告訴尹娘,無論是否中舉,他一定速去速返,未料此次出行,經過許多年日,仍未盼得君歸,尹娘就在等待的日子裡日漸憔悴,最後鬱鬱而終。

 

 

意樓天井處,有一個精緻的磚雕花窗,造型優美而富有古意。花窗上有葫盧的造型,取「福祿」之意,另有古代錢幣的造型,象徵「富貴與財富」,圓形的花窗亦有「圓滿」之意。

 

 

 

 





 


 

十宜樓--又稱「跑馬樓」,位在金盛巷內,並呈十字交叉,故稱十宜樓,是廈郊慶昌陳家的宅第。十宜樓意指「琴、棋、詩、酒、畫、花、月、博、煙、茶」鹿港竹枝詞有云「九曲巷中風不到,十宜樓上士閒吟」說明十宜樓為昔日詩人墨客聚會的場所。

 

 

十宜樓可見一排陶甕,為早年釀酒或醃漬醬菜的盛皿,其空甕即可砌成甕牆,兼具美觀及通風的功能。

 

 

金門館--台灣有三座金門館,分別位於艋舺(萬華)、台南安平及鹿港。金門館主祀蘇府王爺,為金門人士及福建水師所祭祀的神祇。

 

 

金門館為二進一院建築格局,分別為三川殿及正殿。金門館同時兼具有「同鄉會館」與「水師會館」的功能,兩旁廂廊為昔日提供給弁丁人士住宿的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田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