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田田實在太忙碌了,都已經快元宵節了才PO出走春的文章,初三夫妻倆決定來個旗山、美濃一日遊,首先來到旗山火車站


旗山火車站是鐵路運輸網線的中心,黑色的蒸汽火車頭,滿載著甘蔗,帶動山地區的富庶與繁榮,持續半個世紀歷久不衰。隨著製糖業沒落,旗山五分仔火車也於1978年全面停駛,4年後拆除所有鐵軌,獨留旗山火車站見證一個美好時代的結束。停駛後的旗山車站長期閒置,遭遇四次祝融後一度曾有意拆除,好險在多年的努力之下得以保存、重建。



旗山糖廠舊火車站建於1910年間,有維多利亞式優雅外貌及哥德式斜頂木造八角形主體結構,是古蹟也是藝術。所有的造型結合方形、三角形、平形四邊形等巧妙結構,配合強烈的橫、直、斜線條,並組合優雅的對角線排列及鱗片式屋頂造型,構成變化活潑的基調。



旗山小火車站風格形式介於英、日混合樣式,木造兼磚造建築,建於1910年間,由於木架構成垂直水平,具有長短不一之節奏感,搭配木皮疊壁及窗戶框條的細調變化,而屋頂左邊有一高凸出屋脊線木造的尖搭式八腳錐體候車室似歌德式教堂的尖塔,和右側站房的三角形山頭相呼應。



旗山車站聞名國際,卻在旗山故鄉不被重視,整座車站荒廢在歲月中。柯坤佑老師和一群守候車站的居民,依舊為車站清理門面,希望能喚起居民對她的重視。車站荒廢一段歲月後,在文化團體奔走下,政府單位開始進行修復,希望讓車站成為旗山的文化意象。



這種失去全盤計畫的修復工程,對於文化資產不是保存,卻是另一種破壞,就像原本保持良好的屋頂,在整修期間拆卸後,就因停工擱置一旁。修復停工的車站,文化團體依舊懷抱修復的希望,但是車站數度遭到縱火,卻讓文化團體十分寒心。



美麗的文化資產,原本應受保護,如今保存受到波折,最大原因就是車站擋住計畫興建的道路。為了一條道路,毀了一座古老車站,在現今各地極力保存古蹟,希望利用古蹟吸引遊客,不願保存車站的旗山,無異是開文化倒車的作法。



歷經多年的波折...旗山車站重新整建並出發,少了懷舊的感覺、卻多了些許的商業味道



改建後的旗山車站雖然煥然一新,但還是以前的模樣比較吸引田田



牆壁以白灰泥及雨淋板構築而成





車站裡頭擺放旗山著名建築的模型,田田決定就是來看看這些老建築


聖若瑟天主堂


老街上的石拱迴廊



旗山車站前面就是旗山老街



一眼看過去就會看到老街上的石拱迴廊,約建於西元1910-1915年間,為全台獨一無二,石拱迴廊又稱亭仔腳,是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結合原有台灣街屋規劃的旗山街道,由15塊沙岩堆疊,最後利用中央倒梯形拱心石銜接,與建築物作完美的組合,形成石拱迴廊



 



利用重量堆積的原理,由31塊各式砂岩堆砌而成,拱形部分由15塊馬蹄形石架構,層層相疊,最後再利用中央的拱心石, 將整個拱圈串接起來,拱心石尤其特別大,為西洋文藝復興時代建築特有作法。兩邊柱墩則另由長短矩形岩石所堆砌。




街道轉角處的做法非常特殊,它是藉由亭仔腳內部牆墩分出三道石拱圈,呈輻射狀散開,支撐著竹桁條及臺灣瓦片,為一硬山櫚檁的結構形式,非常優美。更與臺灣式建築完美的搭配,且規模巨大。




旗山連棟成排的仿巴洛克式街屋,保存的相當完好。興建期間集中在1920~1930年,旗山糖業開發帶來穩定經濟的年代,配合街道改建陸續建造,內部大都仍為閩南木造架構的樓房,採用鋼筋混泥土結搆,外部以清水磚、磨石子、磁磚裝飾,而且強調柱子、門窗、窗台樣式,尤其重視立面樣式的設計,表現工匠們的巧思及手藝。


旗山仿巴洛克式街屋外觀最大的在「山頭」,有鳥獸、花草、貝殼等圖騰飾物,尤其特殊的是藉中、英文或羅馬文文字,顯示家族姓氏,在典雅莊重中更透露出大戶之風。整條街屋相連建造,構成統一、典雅、壯觀的畫面,因此仿巴各克街屋也被稱為「台灣牌樓厝」。



旗山農會,創立於一九一四年十月六日,初稱為「有限責任蕃薯寮信用組合」,於戰後改稱為「旗山鎮農會」。農會大樓位於中山路與永福路的交叉口,建築物正面立二方柱,柱身洗石子打格,其上有一簡單山牆,左右兩翼樓下開方窗,二、三樓則立柱設廊道,台度及柱為洗石子,其餘側面貼淺色面碑裝飾。



昭和三年成立,至今仍在營業中的旗山製冰廠




走著走著肚子也餓了,看到一群人排隊買菠蘿泡芙田田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這間叫吉美的麵包店還販售有名的香蕉蛋糕,但田田不是阿全,所以就沒買來吃。



一口咬下菠蘿表皮酥脆,滿滿的奶油餡簡直爆漿,一顆才NT.20實在很划算


吉美西餅蛋糕地址:旗山鎮中山路62號(製冰廠對面)電話:07-6615206



邊走邊吃...邊吃邊走來到了台灣最古老的學校之一~旗山國小



旗山國小大禮堂建於1935年,建築古典優美,外觀正面山牆有羅馬建築風格,內部施工細緻開闊,正門氣窗為雙連拱,側面各有9個拱形窗,古樸而優美。











旗山國小於1898年日本開始殖統治台灣的第3年創設,是專門給台灣人就讀的小學,隔鄰的日本皇家小學則專供日本人就讀,兩校的建築風格相同,且保留部分古蹟教室。走在已有百年歷史的校園,可以從許多不同的角度,感受殖民統治的歲月及留下的深遠影響,也是最具歷史感的活教材。



這幢建築先後三次增修,當初泥磚牆今日仍保存,周邊大樹也都有百年歷史,120年竹柏、100年雨豆樹、80年樟樹等,和在前面廣場上嬉戲學童,描繪成一幅穿越古今的特殊畫面。 



石拱圈校舍保存良好,二樓的平拱,一樓的圓拱,造型優美,是台灣目前少有的建築,為現高雄縣各地學校建物所無法比美者。




米字鏤框






去年在不破壞歷史建築的原則下,利用剛整修竣工的日治時期古蹟教室,模仿國外日常生活場景,設置餐廳、超商、寄宿家庭、海關與機艙等主題的教學情境,建立全高雄第四座「英語村」,在古建築中和世界接軌。








武德殿--是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為宣揚武術道德在全台各地興建的武道場,台灣光復後,陸續拆除或荒廢,全台只剩下3座,其中以旗山鎮的武德殿造型最為優美,保存也最為完整,但在一場無名火燒毀重建後,仿唐朝的建築造型卻已大異其趣,無言的訴說歷史變遷的無奈,前往參觀恍如置身時光隧道,各有不同感受。



武德殿採傳統日本式建築中的寺殿式樣,以木造屋頂、洗石子磚牆砌築,由於日式廟堂多採仿照中國唐朝形式,武德殿建築也具有濃厚的唐朝風格,典雅而優美,呈現肅靜、莊嚴與簡約之美。



在武德殿旁的拱門



整修後的旗山武德殿,已由旗山鎮公所出租給民間餐飲業者,經營結合休閒、藝文、餐飲的複合式餐廳,有畫作、陶藝等展覽,夜晚則有爵士、民歌現場演奏,由於玻璃帷幕屋頂高熱,每月冷氣耗電量驚人,又容易遭落塵蒙蔽,向鎮公所報備後暫時關閉展演廳,武德殿的今昔轉變,讓地方民眾感慨良多。


阿全看到白蓮霧開心的要命



逛了一圈肚子也餓了,兩人左顧右盼真的不知道該吃什麼,田田出遊飲食最高準則--往人多的地方去



 





乾拌下水



這麼熱的天氣吃當歸鴨簡直是折磨熱-v2



偷拍同桌客人的鴨血



兩隻應景的紅貴賓,不過牠們不熱嗎??



離開老街的時候看到一對夫妻載著愛犬出遊,主人說他們來自苗栗



2隻可愛的寵物





麥走








酒足飯飽後兩人想到聖若瑟教堂看看,陰錯陽差之下完全找不到路,就在想放棄時祂卻突然出現了,美中不足的是,教堂腹地狹窄,前面視野被民宅阻擋,未能鄰近大馬路,嚴重阻礙教堂發展,也難怪田田夫妻眾裡尋祂千百回,只不過大過年的也沒開放,夫妻倆還是只能遠遠觀望!!



旗山天主堂聖若瑟堂建築形式和巴黎聖母院建築一樣,同為雄偉的哥德風格,正面兩側為厚重角塔,整體有三層感受,各自以三角牆、圓拱形、高窗及繁複的線條搭配,給人壯觀、宏偉、典雅、莊嚴的感覺,常使路過的旅客為之驚艷佇足觀賞,更吸引許多人慕名專程而來,內部陳設簡單清雅,在窗外陽光的透射下,更顯聖潔無瑕,寧靜詳和,被評選為高雄縣建築首選,可說是實至名歸。



旗山天主堂以「聖若瑟」為主保,建築形式仿歐洲許多聖堂的樣式,正立面是高聳的山頭,屋頂上方為耶穌立像,聖堂正面牆上龕有聖人像,左邊為西德聖道明雕像,右為義大利聖方濟;入門處上方有圖案,塔頂上做雉堞,立面開圓拱窗,入口上方山牆裝點瑰麗,並有用西班牙文雕刻的「神愛世人」字樣。兩側是重複的尖拱高窗,裝飾線條繁複,左右角塔莊嚴對稱,整體給人莊嚴肅穆宏偉的建築工藝之美。




旗山商圈促進會官網



高雄市政府觀光交通處旗山地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田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