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6.23~06.25夫妻展開宜蘭三日貴婦之旅,這次可是衝著龜山島而參加的,龜山島是唯一不適合貴婦的行程,可是討厭的米雷颱風即將來攪局,為了順利登島所以把第二天的龜山島提前到第一天,免得隔天發布海上颱風警報不能成行;這次的領隊是年輕的阿邦--一個負責又年輕有為的青年。

 

原本擔心颱風攪局天氣會不好,想不到一到台北完全是藍天白雲的好天氣,想必接下來的龜山島一定是熱到爆!

 

台北101矗立眼前

這次宜蘭之旅的司機竟然就是去年載我們去宜蘭的SEVER大哥--一個細心又負責的司機。

登島前來到烏石港附近的餐廳飽餐一頓,大家怕暈船所以不敢吃太多



宜蘭的空心菜比一般的大一號






8菜1湯算豐富了,要說很好吃倒是沒有,只不過出外人吃個止餓的

 驅車前往烏石港準備登船,每日登島總人數限制,週一至週五為五百名,週六及週日為七百名;每日登島時間分四時段,每時段登島總人數以一百八十名為原則,每日隨機抽籤決定核准登島名單。龜山島開放時間:一般民眾登島開放時間為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上午9點到下午4點,6、7、8月3個月份為上午9點到下午5點。

龜山島登島申請

這一艘就是負責帶我們出海的船

烏石港碼頭

雖然日頭赤焰焰...但大家帶著期待的心上船

夫妻倆不畏高溫選擇坐在船頭的甲板上,果然成了一趟曬人乾之旅

甲板上最前面的座位是獨立一個的,也是視野最好的,但這裡容易被海水濺濕,想坐這裡的人要保護好你的相機。



原本擔心颱風攪局的田田在看到此場景後頓時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因為如果錯過這次的龜山島,就不知何時能再來了。

俗話說:「台灣走透透,龜山島走不到」,龜山島是離台灣本島最近的離島,但因為是軍事禁地,讓人無法進入,直到最近幾年開放才讓人一窺島上的秘密。

雲層後就是龜山島了

\

去的時候因為逆風所以船身有些搖晃,水花也不時飛濺身上

龜山島又名龜山嶼,位於宜蘭縣頭城鎮海岸以東約10公里處,是孤懸於海中之火山島嶼,因其形似浮龜而得名,全島東西長3.3公里,南北長1.7公里,面積只有2.8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10公里。

島上巉崖峭壁,溫泉湧出,並有山巒、海蝕洞、湖泊、冷泉,特殊崖生植物及豐富的海洋生態,海水沖蝕、潮起潮落,美不勝收。

據文獻記載,清朝光緒年間,就有從福建及臺灣移居而來的居民住在島上,民國66年時,龜山島的居民決定集體遷至頭城鎮大溪里的龜山島社區,而成為只有國軍駐防的管制區,民國89年8月1日龜山島正式開放觀光,由東北角管理處負責規劃、開發與經營,並因其特殊、豐富且原始的生態資源,將其定位為海上生態公園,不但為東北角海岸增添了一個全新的遊憩景點,也帶動了海上觀光產業的發展。

早在清代時期,龜山島即以『龜山朝日』、『龜島磺煙』、『龜巖纔壁』、『龜卵觀奇』、『神龜擺尾』、『神龜戴帽』、『眼鏡洞鐘乳石奇觀』及『海底溫泉湧上流』等八大奇景名聞遐邇,尤其以『龜山朝日』名列蘭陽八景之首。在不同的位置、氣候、潮汐下觀賞龜山島,都有不同的景觀變化,這也是龜山島迷人的魅力所在。

妳們一定很納悶為何看起來不像龜,那是因為登島時是由龜尾登島,龜尾是島上唯一的平地,而從龜尾看過去則是像一隻趴著的哈巴狗。

仔細看真的像極了哈巴狗

在民間傳說中,龜山島是隻大母龜,在明朝鄭成功率軍到台灣時,大母龜攻擊鄭成功,於是鄭成功一箭將牠射傷。母龜在產下卵後化成龜山島,硫氣孔便是當年被射中的傷口。另一則傳說,是龍王宮裡的龜將軍與龍王公主私下戀愛,造成龍王不悅,因而將龜將軍變成島,公主則被化為風光旖旎的蘭陽平原,永遠只能隔海遙遙相望。而這段淒美的故事,在地理師眼中,則是風水上「龜蛇守海口」的大好形勢:龜山島和蘭陽平原沿岸連綿不斷的砂丘(蛇)正好維繫了蘭湯平原的地氣,使得蘭陽豐衣足食。



龜山島靠岸的地方有分南岸跟北岸,我們這次是從北岸登島,岸邊海巡人員已經等著清點人數

聽說這裡每天都有2位海巡人員駐守,真是辛苦他們了。

這次龜山島路線 : 北岸碼頭登岸安檢 →遊客服務中心→普陀岩→毛柿步道→營區→南岸→軍事坑道(90高砲及坑道設施)→環湖步道 →北岸碼頭登船環島

北岸全貌

龜尾位於龜山島西邊,是由一條長條形綿延一公里的礫石灘(砂嘴)所構成, 會因為冬、夏季風向和河流產生的潮流夾帶流石所形成龜尾變化而南北移動,據說他的尾端會隨季風移動,俗稱「靈龜擺尾」。

這樣看其實真的很難想像「靈龜擺尾」,各位只好自行咕狗空拍圖想像了!而且這龜尾在宜蘭是無法看到的,一定要親臨龜山島才能一睹真面目。

防波堤上有個旗桿,如果是綠旗表示可登島、如果是紅旗表示封島,所以每天的座後依踢遊客上岸後這旗幟就會被換成紅色的。好險我們提早一天登島,因為颱風的關係隔天就掛紅旗了!!

龜山島遊客服務中心~是島上唯一有冷氣的地方,服務臺提供遊客旅遊諮詢解說、緊急醫療及紀念品販售等服務,簡報室可容納60人不定時播放片長約18分鐘龜嶼鄉情影片及龜山八景照片展示,另提供即時海象資訊、盥洗室等多項貼心服務設施。

因為田田熱到快冒火了,所以僅僅留下這一張照片證明我真的有來過

裡面只有簡單的一張辦公桌及一幅龜山島空拍圖

從這張空拍圖可以清楚看到龜山島全貌,這樣一看真的有像烏龜。

龜尾湖~為一座半鹹半淡的湖泊,因火山噴發物質堆積,偃塞成湖,變成現在的景觀;東西長約四百公尺,寬約二百公尺,呈長方形。湖邊有一涼亭,是觀景的好地方。環湖步道全長六百五十公尺,沿途鳥語花香,湖光倒影,構成一幅恬靜的景致。

龜山島主要是由安山岩質的熔岩流和火山碎屑岩所分別構成。島上最高點為龜甲山峰海拔398公尺,加上3米的兩層觀景臺共高401公尺,稱為「401高地」,為台灣離島的第二高山,僅次於蘭嶼紅頭山。 

透中午來龜山島真的是折磨人呀!!這三天最硬斗的非龜山島莫屬。

普陀岩原名拱蘭宮,為島民唯一信仰中心,在1845年建立的,最早廟內供奉媽祖與哪吒太子,當年居民遷村時,因為要把媽祖一起請走,而寺廟屋簷高起的屋角一向被認為是與天庭溝通的管道,因此居民把媽祖請走後,就把廟屋簷給打斷,以示該廟宇已完全遷移廢廟;今龜山島拱蘭宮因媽祖遷奉頭城仁澤新村(今為龜山里),後經當地駐軍改奉觀世音菩薩,遂更名為普陀岩。

普陀岩門牌~現在到頭城龜山里可以看到龜山路280號、接著就跳到284號,要找282號,就得上龜山島來找這座「拱蘭宮」,成了台灣最特殊的門牌編排,雖然有門牌但是你想要寄信也寄不到啦!

從這裡可以看出普陀岩原名拱蘭宮

普陀岩對面以前可是住滿許多人的聚落,1921年花蓮港開闢,人口開始外流;1959年南方澳第二漁港擴建完成,又有大量人口移往該地,1967年為島上人口最高峰,有759人。1977年島上居民集體遷村至頭城鎮大溪里,成立『仁澤社區』,並於2000年恢復設置為『龜山里』,如今這裡只剩下幾戶沒人居住的破舊房舍

在日據時間民房多為卵石堆砌而成,直至光復初期,住屋建築樣式才開始有了變化,但仍以卵石混泥土或石造屋、瓦屋頂、茅屋頂為主。

鋼筋水泥平頂房屋是比較後期的建築,在當時能蓋這樣的房子算是富裕了。而且據導遊說...因龜山島面積小、島上也沒什麼休閒娛樂的地方,所以居民賺的錢也無處花,因此這裡的居民積蓄都算不錯


原龜山國民小學校址(創立於民國38年),現已改為海巡署營舍

位於龜尾湖旁的酩嘉亭是為了紀念當時在島上殉職的上尉連長曾酩嘉



清澈的湖水可以一眼看到湖底

延伸閱讀 宜蘭三日貴婦之旅~島孤人不孤 の龜山島(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田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